国宝花梨的独特之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前些日子,读海南日报记者魏如松报导一则新书出版消息,当时喜出望外;又得海南大学戴文先生带领,拜会了新书的作者、海南花梨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扬先生,得他的厚赠。于是能读到两部印刷和装帧都极为精美的关于花梨木的著作《国宝花梨》和《物华天宝海南花梨木家具图典》,又读到戴文先生撰《黄花梨不朽的传说》大作,这才认识到花梨木在中国乃海南的独有、稀缺而高贵,因而被赋予“国宝花梨”的雅号,也理解了近年来刮起黄花梨时尚之风的必然。

 

      张志扬的著作,是以花梨木工艺及收藏家的真知灼见。用8年的漫长时间,将自己的亲历亲为潜心研究花梨木的前世今生及其文化价值的心得,公诸于世,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难得著作。

 

      清早期 黄花梨花鸟纹联三橱

 

      第一,这两部著作,尤其是《国宝花梨》,呈现给我们的,是花梨木生长在黎峒大自然里的古朴顽强的独特之美。花梨木生长于神奇的热带雨林王国的特性。海南岛莽莽的原始热带雨林里,花梨木有着贵族般孤独自傲的性格。

 

      海南花梨极易生长,生命力极强,在海边的沙地、干旱的土坡、贫瘠的土壤、缺水少土的石缝中都能生长。在环境越恶劣的地方,所产出的花梨木的品质就越优。尤其是生长在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的海南花梨,称之为“铁花梨”。这种花梨木在海南岛所有花梨木中是品质最好的,也是最稀少的。

 

      《国宝花梨》所推崇的是海南花梨木“既金坚而玉润”的品质。书中详细地介绍南渡江流域、昌化江流域、万泉河流域所生产的品质各异的花梨木品种。其中特别推崇昌化江流域所出产的花梨木,他指出这一地区的花梨木“以其无与伦比的木材质感为它最显的特征。”并引用清代李调元辑《粤东笔记》中的两句话:“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藉以形象完美地勾勒出昌化江流域出产的花梨木的品质。

 

      昌化江流域出产的花梨木,最显著的优势即在于木材的质感:晶莹剔透,如琥珀一般;温润如玉,露显出绸缎般的光泽;美轮美奂,变化莫测,若隐若现,十分神奇。花梨木奇特的种类中有琥珀木、鸳鸯木、紫花梨木、黑褐木,尤其是王下乡地区的花梨木,木油含量特别丰富,木材乌黑发亮,材质坚重,密度高,比重大于水,放入水中即沉。敲击其声音清脆,原木抛在地上,发出如金属般清脆的声音。花梨木里能见到象牙般纹理线的木纹,这种象牙黄般的纹理,在深褐色材质的衬托下,更显得绚丽多彩、丰富奇美。张志扬对各个不同地区花梨木不同的物质,都详细地进行描述和介绍,把海南花梨木的各类实况真实地、完整地、详实地介绍给读者。

 

      其次,《国宝花梨》一书,将花梨的木质质感与人的情感和谐结合,充分显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书的作者以长期以来处身海南热土,对花梨木独具浓厚的兴趣!多少年来踏遍海南岛出产花梨木的深山险壑,观察研究海南花梨木的神美。可贵之处,他能以中华民族独特的人文情怀与自然界中处于特殊环境中的花梨木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深具慧眼地分析自然天成、变化无穷、极富动感的花梨木各种神奇、自然、美丽的纹理,并指出了花梨以其神奇的美感魅力征服人类所特具的魅力。

 

      只有对花梨木艺术美陷入心醉痴迷的观赏者,才能对花梨木纹理抒写出如此诗一样的赞辞。古往今来在对花梨木赞赏的笔墨中,张志扬应是第一个把花梨木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抒写得如此淋漓尽致。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