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木文化与投资之红木故事:黄花梨

      “买什么红木家具好?”“当然是黄花梨!”这是新手入手红木家具最常出现的对话。

      在当下的红木家具消费中,“黄花梨”是一个绝对流行的明星——自上世纪80年代始,海南黄花梨和越南黄花梨引发投资收藏狂热(尽管炒作质疑之声不断),“黄花梨”的影子也深深烙在红木行业之上。由于其金字招牌名声太响,以至于红木商家常也以各种海黄、越黄的“远房亲戚”、“山寨货”混淆视听,导致所谓的“黄花梨家具”遍地开花。喧闹背后,“黄花梨”背负太多。

      海南黄花梨:辉煌过去

      自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王世襄先生编写的《明式家具研究》等教科书级的红木书籍先后出版,海南黄花梨价格水涨船高,市场对黄花梨大有趋之若鹜之势。海南黄花梨在市场上已经“绝种”,越南黄花梨一木难求已成事实,但借它们的盛名,还是让草花梨、花梨木、非洲花梨、巴西花梨等一批“花梨”家族的成员都走上了热销致富的康庄大道,走进了当下大多数购买红木家具的家庭中。

      在古代的宫廷家具中,能与紫檀匹敌的只有黄花梨了,其中以产自海南的海南黄花梨为上上品。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最早记载了“黄花梨”在家具中的使用:“榈木(古代将黄花梨称为“花榈”或“花梨”)出安南(越南的古称)及南海,胡人用作床几,似紫檀而色赤,性坚好。”根据王世襄的研究,中国好的明式家具都是用黄花梨制作的。花纹美丽、色泽柔和、有香味、颜色容易调配、加工性能、软硬轻重适中、不爱变形等特点,它是当时最佳的木料选择。据记载,这种珍贵的木材到了清中后期,经大量使用之后,珍贵的海南黄花梨也随着紫檀一起绝迹,如今只能在一些古家具收藏市场中看到其身影。

      品貌论相:中庸之道

      在古代,黄花梨(以海南黄花梨为主)虽是明清家具中十分重要的材料,但定位和形象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似乎没有那么明确:不如深沉霸气、尊贵王道的紫檀,符合中国人精神灵魂上的审美追求;也不如色泽喜庆、木色艳丽的“红木”——老酸枝那样与传统观念相契合;甚至不如以木纹取胜的鸡翅木那般给人印象深刻。

      黄花梨(豆科黄檀属的降香黄檀)在木色、木纹等方面给人的印象“中庸”许多:其木色可以深褐、深黄,也可以浅黄、黄白;其木材重量可以沉水,亦可浮水;木纹可以是行云流水般流畅大气,也可以是以“鬼脸”的灵动挥洒独有的激情,可以闪烁油顺亮泽的“金丝荧光萤”,也可以是低调无华而“闷骚”的;其木香是沉稳幽蕴的“降香”,有的成家具或无香味——这些也是判断黄花梨价值高低的重要参考标准——由于其品相变化范围广,品质好坏差距大,黄花梨不仅作为宫廷御用木材,在民间的家具中也不少见,再加上很多“亲属”忙着与“黄花梨”攀关系,更进一步模糊了黄花梨在人们心目中形象。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