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紫檀黄花梨架子床看文化的多元化发展

架子床进入清代的发展仍旧延续了明末的特点,主体结构仍旧保持了简约的风格,但修饰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些传统意义的图案越来越多出现在床体上,尤其是床围、顶围、牙板、束腰的位置浮雕、透雕部位越来越广。

      架子床进入清代的发展仍旧延续了明末的特点,主体结构仍旧保持了简约的风格,但修饰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一些传统意义的图案越来越多出现在床体上,尤其是床围、顶围、牙板、束腰的位置浮雕、透雕部位越来越广。这些修饰是康熙后期、雍正时期最典型的,尤其是黄花梨材质的架子床上更多积聚了这些修饰。相比黄花梨架子床,同时期的紫檀架子床反而更特近了明代做工特点,这主要是因为苏做风格对紫檀的应用还不是很熟练导致的,仍旧延续了明代对紫檀应用的保守习俗。

      架子床的发展到乾隆中后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些外来巴洛克风格的纹理出现在床体上,像西潘莲、草叶卷花边类最早在瓷器上出现的纹饰开始出现在家具上。这时期广州及福建一带的木作高手也开始占据宫廷木作的主要位置,尤其是乾隆中后期,中国传统家具的风格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也就是清式家具风格的迅速形成和发展。

      紫檀和黄花梨主体位置的更换应用是传统意义上家具材质的换代,紫檀作为清廷家具的主体材质代替了明代的主体材质黄花梨。紫檀和黄花梨家具是风格迥异的两类名贵家具,也是清代文化和明代文化区别的一种体现,这种文化更多表现了统治民族的传统风格。清代家具中紫檀明显是分量最重的家具,这种深色为主的家具文化也催生了老红木家具,以至于到清中期所有家具都要上深色大漆,甚至黄花梨家具也要被深漆覆盖,这也是清式文化的极端发展。清末,中国家具又恢复了多元化的发展,当时的文化盛世也是清廷慢慢被汉化的结果,这种文化的爆发是一种需求,也是一种自然发展的必然。

      黄花梨和紫檀是明清家具划时代的代表,从明式的紫檀家具到清式的黄花梨家具,再到清式特点的紫檀家具完全压倒明式黄花梨家具,这就是历史,也可以说是政治文化的发展历程。黄花梨和紫檀都代表了一个时代,体现了一个时代的统治阶级和一个时代的大众对文化生活的取向。最有趣的就是这种取向总是在极致中走向衰退,因为文化必须是多元化的发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