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纹的文化来源
2015-04-06 14:52:28 来源:中国文化产业艺术网 已浏览次
博古即指古代器物,由来《宜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博古图》一书,全书共三十卷。书中收录了宜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00余件,因集宋代所藏前朝青铜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后来,博古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井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艺品上装饰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等题材以及添加蔬果作为点缀的纹样,皆以博古名之,寓意清雅高洁。

清·紫檀博古纹浮雕
一、博古纹的由来及含义
博古即指古代器物,由来《宜和博古图》一书而得名。北宋大观年间,宋徽宗命人编绘《宣和博古图》一书,全书共三十卷。书中收录了宜和殿所藏商至唐代铜器800余件,因集宋代所藏前朝青铜器之大成,故名博古。后来,博古一词的含义有所扩大井加以引申,凡是在工艺品上装饰鼎、尊、彝、瓷瓶、玉件、杂宝、盆景、琴棋书画等题材以及添加蔬果作为点缀的纹样,皆以博古名之,寓意清雅高洁。
二、博古纹作为古代瓷器装饰图案的兴起与发展
博古纹的出现使中国传统的装饰纹样又增加了一个新成员。这种题材自宋代产生后就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工艺品上,然而博古纹应用于瓷器装饰的历史并不长。据现有资料来看,博古纹作为瓷器装饰纹样兴起于明末一一万历、崇祯年间。明万历、崇桢时期饰有博古纹的瓷器数量非常有限,目前所见多为青花和五彩器物,纹样多以花瓶、花架为主,构图简约,绘画技法不高,纹饰多变形夸张,也没有形成定型的纹样。
清初由于受明末战乱的影响,景德镇的瓷业生产处于恢复期,博古纹的总体艺术水平不高。顺治博古纹构图疏朗与繁缛之风共存,画法不精,纹饰随意,层次感稍差。夸张变形的画法有明末遗风。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由于社会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官、民窑瓷业的恢复和发展,帝王酷爱瓷器以及国内外市场的扩大,景德镇的制瓷业臻于鼎盛。博古纹的发展同瓷器盛衰的命运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同康雍乾三朝瓷业发展的如日中天一样,博古纹的发展在此期也进入了其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康雍乾三朝博古纹瓷品种丰富多样,有青花、五彩、青花五彩及色釉等。此时的博古纹讲究吉祥寓意,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并存,绘画较为精湛细腻,构图舒展大方,错落有致,线条流畅硬朗,设色柔和淡雅,亦有明快艳丽之作。装饰技法新颖多姿,有开光、描金、凸雕等。此三朝中康熙博古纹的艺术成就最高,雍正朝始创的淡描青花博古纹亦颇为新颖别致。嘉庆博古纹的艺术水平较之前朝有所下降,但纹饰的组合颇有新意,对晚清博古纹的题材提供了借鉴。
三、近代博古纹的艺术特征
清代道光以后,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和疯狂掠夺,经济萧条,国势日衰。以景德镇为中心的中国制瓷业日趋衰落,具体表现在瓷器质量下降,数量锐减,总体艺术水平不高。在这样一个瓷业衰败的大环境下,博古纹的发展亦呈下滑之势。然而,中国近代瓷业虽不断沉沦,但是聪明的陶艺家仍创造了许多不朽之作,犹如黑夜里露出的点点星光。因此近代的瓷器仍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博古纹的发展亦是如此。
道光博古纹瓷较嘉庆时更为多见。除承袭传统风格之外,也有创新之举,常用组合纹样来表达吉祥寓意。道光博古纹绘画较为工细,构图满乱繁冗,缺少博古纹应有的清新自然之风。此外,道光凸雕博古纹形态逼真,造型秀丽,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咸丰博古纹继承和发扬了道光常以组合纹样表达吉祥寓意的题材,其构图疏朗俊秀,常在开光内绘博古纹,但纹饰所占画面较小,绘画大多较为细腻,喜加金彩。同治博古纹有精细与粗糙两种风格,构图多为通景博古,少见前朝的开光式构图,其纹饰繁缛有道光遗风。中国古代界画风格博古纹的出现,是同治博古纹的一大亮点。
光绪一朝存世的博古纹瓷数量较多,常见博古纹器物以瓶、罐、杯、盘等为主。多采用粉彩、五彩等装饰技法,图案多为通景博古或开光博古,构图大都较为饱满,施色明快纯正,线条流畅,绘画精细,层次感较强,其博古纹的艺术水平较高,在晚清博古纹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光绪一朝处于新旧社会制度的更替之中,这种社会巨变反映在文化艺术上,表现为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在此基础上的创新。因此光绪博古纹的发展趋于多样化。依据装饰风格的不同,将其分为二类,即古代界画风格的博古纹以及油画风格的博古纹。
界面是以绘制宫廷建筑为主的画科,宋元时期盛行。此种风格的博古纹构图饱满,线条极其细密工整,所绘纹饰一般较为准确。此种界画韵味极浓的博古纹为同治朝所首创,发展到光绪年间更加完善精美,是别具一格的博古纹。如清光绪铺首衔环大花瓶,这是著名瓷画家许晶衡的一件作品。他的博古纹严谨工丽,艺术价值很高,显示了深厚的艺术功底,存世作品较多。此器一侧绘博古纹,一高大的花瓶居于画面的突出位置。瓶身上部以几何纹、蕉叶纹、朵花纹等做辅助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