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老物件:火水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概在清末民初的时候,随着煤油的出现,玉林人也用上了煤油灯。玉林人把煤油叫火水,煤油灯也叫火水灯。黎开阳收藏的几个瓷做的火水灯,有些是北流、容县生产的,有的还用繁体字印有“广西北流白米瓷厂”,做工精美。有的画有花鸟图案,有灯头和控制火光大小的灯制。

 

  再后来,玻璃制作的火水灯出现在千家万户,这是玉林人见过最多的一种火水灯,直到电灯普及玉林人一直用它照明。

 

  马灯也是火水灯的一种,一种可以手提、防风雨的灯,骑马夜行时挂在马身上,因此得名。“一般是户外活动时使用,小时候到田间抓鳝鱼我就用过它。”1965年出生的梁先生说,由于它灯光亮、耗油,一般人家也不怎么用。

 

  汽灯的外形和马灯有些相似,用的时候需向底座的油壶里打气,以便产生一定的压力,它的火光更亮,一盏汽灯可以把周围十几米的范围都照得通明。遇到一些大场面或重要场合才会用汽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夜里召开全村群众大会,会场上高高悬挂着明亮无比的汽灯;或者村里搭台子唱戏,舞台上的灯光就是用汽灯。

 

  行走灯也是玻璃做的,密封性好,新中国成立前,玉林一些地主人家使用。主人走在后面,仆人在前面提着行走灯照路。有时晚上外出,马车上也会挂着行走灯。

 

  上世纪七十年代随着电灯的普及,这些需要用燃料点亮的灯全部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在民间婚丧嫁娶仪式上,还是能见到火水灯的影子,人们把它当长明灯使用。(记者 刘赛)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