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旧“老蜜蜡”与老蜜蜡的鉴别特征浅析

俗话说的“千年琥珀,万年蜜蜡”,倒不是说蜜蜡的形成年代更早于琥珀,因为蜜蜡也是琥珀的一种。这种民间的说法,是指琥珀必须经过亿万年的石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宝石之一。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俗话说的“千年琥珀,万年蜜蜡”,倒不是说蜜蜡的形成年代更早于琥珀,因为蜜蜡也是琥珀的一种。这种民间的说法,是指琥珀必须经过亿万年的石化而成,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宝石之一。琥珀作为大自然的馈赠的奢侈品,长久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而蜜蜡作为琥珀宝石中一个独特的品种,以其特有的半透明至不透明构造,浓郁的黄色调外观,更加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世界上出产蜜蜡的地方很少,一般产自于中国辽宁抚顺、多米尼加、波罗的海、伊朗、阿富汗、缅甸、巴基斯坦和非洲,但其产量并不高。

 

  在现今市场上,人们常根据把玩的时间长短,将蜜蜡分为老蜜蜡和新蜜蜡。笔者认为,老蜜蜡的定义应该是指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被制作或者收藏超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蜜蜡。现今开采出来的带有风化表皮的蜜蜡原料制作出来的饰品,并不能叫做“老蜜蜡”。老蜜蜡一般颜色较深,可呈深黄色至褐棕色,也有深红色。老蜜蜡具有一定的历史背景,比起普通的蜜蜡又更值得收藏与文玩,其文化内涵更深一层于蜜蜡。所以市场对老蜜需求很大,价格上涨迅速比新蜜蜡价格要高上很多,加上资源的不可再生性,需求量增大等原因刺激价格大幅上扬。大多数拍卖行成交的,也都以老蜜蜡为主,在文化背景以及稀有性定律的指挥下,老蜜蜡价格一直节节攀升。

 

  老蜜蜡数量是非常有限的,但是近一两年广州荔湾华林宝玉石批发市场上却出现很多“老蜜蜡”。我们通过检测观察发现,许多“老蜜蜡”实际上是将新工蜜蜡通过做旧方法,让其外观与老蜜蜡相似,以达到蒙骗的目的。而商家往往对此真相置之不理,据悉,在荔湾批发市场上,所谓好的“老蜜蜡”价格可以从几百元到一两千元每克,而普通的蜜蜡仅在每克两三百元的样子,巨大利润的驱使下首先是人云亦云然后是以讹传讹,最后便形成了“众口铄金”了,貌似大家都把人工做旧的蜜蜡称之为老蜜蜡,人们便真的以为是老蜜蜡。

 

  经过多方了解发现,做旧的蜜蜡多采用明亮的黄色蜜蜡为原料,通过富氧环境下的热压处理,使蜜蜡表面颜色、构造改变。同时,为了仿老蜜蜡表面的风化纹,对蜜蜡进行快速的热处理,使其表面热胀冷缩,产生细裂纹,或者干脆用人为刻划的方法配以表面热处理,来达到仿老蜜蜡表面的风化纹的效果。

 

  外观差异

 

  目前观察到的做旧蜜蜡,虽然在外观上比较相似,但是仔细观察,也有一些典型的区别特征。

 

  1、颜色与包浆

 

  天然老蜜蜡的表面颜色为深棕色,新蜜蜡的颜色一般为浅黄色,即使部分皮色经过高温烤色使其接近深棕色,但是整体颜色不够生动厚重,略显呆板。老蜜蜡的包浆比烤色的蜜蜡要柔润,色泽温润,并且随着老蜜蜡与身体的不断摩挲会日渐散发出一种柔和的光泽。

 

  2、风化纹

 

  蜜蜡的风化纹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在加工钻孔过程因温度及压力变化,容易产生平行于孔道的细微裂纹;第二种是在后期由于环境的变化,热胀冷缩,也会在蜜蜡表面出现密集的纹路;而由这些纹理会因风化形成的细密网纹,为第三种风化纹。老蜜蜡的风化纹根据大小和形态又可以可:冰裂纹、网纹、聚合纹等。

 

  冰裂纹:有较粗大而疏简的开片裂纹线,但一般钝而不锐。

 

  网纹:是由短而细密的裂线纹组成。粗观似网,细视之则多不交织。

 

  聚合纹:用高倍放大镜观察,可见其深色部分形成非常细腻的聚合状纹网。因为被表面一层光滑润泽的包浆物质包裹住了,看上去有裂纹,摸起来却倍感润滑。

 

  这些风化纹常常叠加在一粒老蜜蜡身上,使蜜蜡显得庄重浓厚,气质古朴。

 

  而目前也有不少仿旧的珠子也有所谓的裂纹冒充风化纹,但仔细对比全然不同,仿老蜜蜡的风化纹类型常常十分单一,如图3a蜜蜡珠为做旧,表面“风化纹”可以感觉到比较深,基本用手可以直接摸出来,肉眼清晰可见,看似明显,但极做作;图3b中的琥珀为典型热处理的表面,风化纹均匀,深度均一,为人工热处理而成;图3c、d中的收缩纹也十分单一而干涩,没有老蜜蜡该有的温润。

 

  风化纹是检验老蜜蜡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标准。现在有些买家一提到老蜜蜡就认为是表面坑坑洼洼,风化纹严重的才是,也非要有风化纹才买,这个观念不太正确。 实际上,由于本身的成份不同,保存环境不同,周围的温度湿度不同,氧化程度不同,拥有者的盘玩程度不同等各种因素都会导致老件颜色或表皮产生不同变化,并不能以偏概全。

 

  3、孔道(钥匙孔)

 

  有些老蜜蜡珠会有十分特征的时间印记,即孔道部分。老珠的孔口因穿佩紧绳长久磨损,以致逐渐形成喇叭口状或轮齿孔状,俗称钥匙孔,这是鉴别老蜜蜡的另一个重要标志。在图4b可见因透明度较高,可以清楚看见孔道内的风化痕迹,在近洞口部分则因佩线磨蚀较少纹理,并呈喇叭口状。

 

  一些新蜜蜡中也有通过后期加工仿老蜜蜡的,但是其钥匙孔的线条通常不够圆润自然,人工刻意的痕迹较为明显,如图5a、5b。而从孔口处往内部看,孔道内平顺工正,看不到老化纹理,近洞口的位置也较尖锐,不像老蜜蜡遭受较多磨蚀。

 

  4、偶见表面染色处理

 

  这些都是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常见到的做旧老蜜蜡的形态,最近我们在检测中发现一批琥珀样品,颜色深浓并且沿着裂隙处颜色浓集,表面的风化纹也十分温润,与老蜜蜡的外形相似,但是利用酒精擦拭样品裂隙及颜色浓集处,却发现掉色现象。该种老蜜蜡值得给予高度的注意,之前也有送检客户曾提到,自己所佩戴的蜜蜡越带颜色越浅。笔者认为其颜色很有可能经过了染料染色处理,不通过加热处理改色的原因是不想破坏蜜蜡本身已有的结构,因此仅通过浅表染色,使其本身体色加深。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