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信片收藏与鉴赏:民国元年的大清明信片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国家的邮政大权仍然由外国势力把持。时任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于1月30日在福州出售,因南京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反对,不久即停售。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笔者的收藏中,有一枚“大清邮政第四版团龙图邮资明信片”颇为有趣。这张明信片是“扬州小武成巷许氏”寄往“南昌省城君子巷裕字盐仓内许佩芳先生”的,明信片上的文字内容主要谈了家庭生活和生意状况。明信片右上角销的邮戳是圆形腰框式中英双文字“扬州府”日戳,中间日期是“元年十月廿一”。明信片中部还盖有一个长方形红色日戳,上有“扬州贰拾”字样,这是收受邮件的信柜或“邮政代办分局”的戳记,说明当时的扬州至少有20个信柜或“邮政代办分局”了。长方形戳的左边还有一个“镇江中转”戳,日期为1912年10月21日。这说明,扬州邮局在收到邮件的当天就分拣转运过江了,这个工作效率还是相当高的。让笔者感到有趣的是:这张明信片的邮戳显示是在民国元年寄出的,但明信片的印制发行却是“大清邮政”。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但国家的邮政大权仍然由外国势力把持。时任邮政总办的法国人帛黎,决定在大清邮政的蟠龙邮票上加盖“临时中立”字样,于1月30日在福州出售,因南京政府和福建省政府反对,不久即停售。帛黎强调“节约”,随即在“临时中立”邮票上再垂直加盖“中华民国”字样,变成“中华民国临时中立”,于3月20日起在南京、汉口、长沙出售,因再次遭到反对而停售。最后帛黎不得不遵从南京政府的命令,利用蟠龙邮票加盖“中华民国”字样,于3月24日起在全国各地发行。而清代第四版团龙图邮资明信片加盖“中华民国”字样的,发行日期不会早于1912年3月24日。

 

  实际上,由于当时许多地方闭塞落后,交通不便,邮局不能及时领到加盖后的邮票和邮资片,因而清代的邮票和邮资片仍然可以继续使用。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1914年3月底。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