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人的诗词中沉香备受钟爱

 黄庭坚在他的诗作《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诗报之》曾提出以香养心的妙处,所谓“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露台湛空明”心情烦闷之际,香可使人静气凝神,同时香也是心灵的护卫,“俗氛无因来,烟霏作舆卫”。而这款让黄庭坚念念不忘的“意合香”正是由沉香、甲香、榠樝等混合而成的。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宋赵佶《听琴图》故宫博物院藏

 

  中国古代文人无不爱香、啫香,当安坐于室内,品一炉好香、一杯好茶、或一本好书、或一位好友相伴、或写字、或吟诗、或听琴、或冥想、或清谈,乃至于宴饮、讲学,总之无论处于何种高雅活动之中,只要有好香为伴,其“境界”绝不同于无香之场合。这不仅反映出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也反映着文人对于这些美好事物的审美追求以及品格。因此,文人在吟诗作赋时,常常以“香”入诗。钱谦益认为,一首妙诗应该“以嗅映香,触鼻即了,而声、色、香、味四者,鼻根中可以兼举”这不仅是钱氏个人的审美经验,也是中国古代艺术家普遍体会到的审美通感心理。

 

  作为时代娇子的文人,在读书前要焚香,千古流传的佳句诗词中便也少不了“香”的身影。孟浩然写有“夜久灯花落,薰笼香气微”的诗句。李白的《杨叛儿》写有“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以古朴的博山炉配以珍贵的沉香料,二者的结合在诗人眼中有香灵通天、一气自然的洒脱气质。唐人喜用帐中香以达到熏香的目的,南唐李后主宫中的帐中香制法十分奇特且考究,是用鹅梨与沉香一起在火上蒸,梨所特有的香甜浸润到沉香木料之中,因此形容帐中香的诗句中,孟浩然有“帐里残灯才去焰,炉中香气尽成灰。守岁佳佳应未卧,相思那得梦魂来”的说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沉香山子

 

  黄庭坚在他的诗作《贾天锡惠宝薰乞诗,予以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十字诗报之》曾提出以香养心的妙处,所谓“险心游万仞,躁欲生五兵。隐几香一炷,露台湛空明”心情烦闷之际,香可使人静气凝神,同时香也是心灵的护卫,“俗氛无因来,烟霏作舆卫”。而这款让黄庭坚念念不忘的“意合香”正是由沉香、甲香、榠樝等混合而成的。

 

  沉香备受文人钟爱,除了其温润、内敛而又丰富多变的味道。沉香所代表百折不挠,苦尽甘来,凤凰涅槃的精神颇受文人的信赖,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这些心系家国,却不被理解、重用的文人,仿佛在沉香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故对沉香又多了几分心心相惜的喜爱。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