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文玩核桃的造假及鉴别真伪

 “黑色‘核桃’看起来好看,其实做工是最假的,成本也最低。”黑色“核桃”没有一点核桃成分,使用胶、化学药剂人工合成,然后通过鞋油做旧,纹理是通过模具压出来的,“成熟的造假作坊还可以成批量生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玩核桃造假方法“精品核桃”

 

  使用胶、化学药剂人工合成,然后通过鞋油做旧,用模具压出纹理,最后用“核桃油”浸泡。“狮头核桃”

 

  将回收的核桃壳打成粉末状,再添加化学药剂,最后通过模具压制后再用“核桃油”浸泡。“八卦核桃”

 

  用圆形真核桃做材料,用化学药剂浸泡使其变成扁而尖的形状。揭秘造假“核桃”古玩商:用胶和化学药剂人工合成

 

  “黑色‘核桃’看起来好看,其实做工是最假的,成本也最低。”黑色“核桃”没有一点核桃成分,使用胶、化学药剂人工合成,然后通过鞋油做旧,纹理是通过模具压出来的,“成熟的造假作坊还可以成批量生产”。

 

  "狮头’使用回收的核桃壳,然后打成粉末状,在添加化学药剂,最后通过模具压制而成。‘八卦’还好点,是用的市面常见的圆形真核桃制作,但外形为什么是扁而尖的形状?那是因为经过化学药剂浸泡过的。”韩先生说,“为了把这些假‘核桃’做逼真,还会在‘核桃’里面加了一些核桃仁,再用‘核桃油’浸泡,消除化学品药水味。”

 

  “比如‘八卦’,如果在野生的环境下,真核桃确实可以上万,但野生核桃毕竟量少。”

 

  行业内的人只能靠经验、形状、颜色来分辨。

 

  提醒玩“造假核桃”易引起皮肤感染

 

  少量用于消毒的双氧水、高锰酸钾等对皮肤影响不大,但如果核桃存 有毒 化学 药剂,就会伤害身体,“尤其一些敏感肤质的人群,容易引起手部皮肤的红肿感染,甚至更严重的症状”。

 

  实验步骤:5天做旧新核桃

 

  为了证明普通核桃经化学加工可做旧,在市场以5元/枚的价格购买了未经把玩的山核桃,又在药店和超市购买了做实验用的朱砂、酒精、高锰酸钾、双氧水、焗油膏和生理盐水。

 

  第一步 清洗打磨

 

  山核桃与平时食用的核桃不同,外壳坚硬,果实很少,表面比普通核桃粗糙,握紧甚至有硌手的感觉。将钢丝球蘸水后,在核桃表面来回擦洗打磨。之后,用驴毛刷清扫核桃纹理中的杂质。经过数小时清洗打磨,核桃表面已比较光滑,摸起来也没有硌手的感觉。

 

  第二步 浸泡“去斑”

 

  清洗打磨后,山核桃表面还有褐色斑,接下来就是给核桃“去斑”。按照1:5的比例将清水与双氧水混合倒入烧杯中,把山核桃放入水中浸泡12小时。

 

  12小时后,核桃“出浴”了。不仅核桃表面的“小雀斑”全部被去除,核桃表面也变得特别晶莹饱满。原本透明洁净的双氧水溶液变得淡黄浑浊,可看到其中还有细小的杂质。

 

  第三步 化学上色

 

  “核桃”出浴后的下一步是要“上妆”。本次实验准备了三种“容妆”。第一种:将一定比例的朱砂研磨后放入酒精中,勾兑成浸泡核桃的混合液;第二种:使用女性保养头发时常用的焗油膏;

 

  第三种:清水稀释的高锰酸钾溶液。

 

  分别将三枚核桃放入装有三种制剂的烧杯中,用保鲜膜将杯口密封。当核桃放入高锰酸钾溶液时,溶液中顿时出现了气泡,并发出“滋滋”的声音,大约10秒钟后气泡消失。而用朱砂和酒精浸泡的核桃,很快就沾染上一层红色。

 

  核桃浸泡5天后,将核桃取出。高锰酸钾泡的核桃通体变成紫黑色,有金属光泽。朱砂和酒精溶液泡的核桃变成红褐色,与正常把玩一段时间后核桃渐变的颜色相似,但颜色不均匀。用焗油膏浸泡的核桃颜色稍微有些变深,表层有一层油膜。

 

  用生理盐水清洗后,高锰酸钾泡的核桃颜色没发生改变;朱砂和酒精溶液泡的核桃颜色略微变浅;焗油膏浸泡的核桃清洗后没有了油膜,颜色变化不大。

 

  朱砂核桃

 

  成本:16元

 

  光滑指数:★★★★☆

 

  颜色指数:★★☆☆☆

 

  以假乱真指数:★★★★☆

 

  表面光滑,色泽均匀,但上色时间短,颜色偏浅,而且没有正常把玩核桃特有的包浆,没有经验的消费者很可能会被骗。

 

  焗油膏核桃

 

  成本:10元

 

  光滑指数:★★★★☆

 

  颜色指数:★☆☆☆☆

 

  以假乱真指数:★★☆☆☆

 

  表面光滑,经油性物质浸泡,有一定的光泽,但颜色变化不大,还是新核桃的模样,证明这种造假方法行不通。

 

  高锰酸钾核桃

 

  成本:8元

 

  光滑指数:★★★★★

 

  颜色指数:★☆☆☆☆

 

  以假乱真指数:★★☆☆☆

 

  专家点评:表面虽然光滑,但颜色不是正常把玩后的颜色。核桃纹理中间的颜色深,侧棱上的颜色浅,而且出现了掉色,证明这也是核桃做旧失败的方法

 

  多数造假核桃,用别的材质来做出这个形状来。比如说前几年老核桃的假核桃非常多,最早是用核桃磨粉轧制,轧制完了以后放在一个模子里把它扣出来,变成灌浆,用胶粘核桃,然后再上颜色。

 

  后来发展出没有一点核桃成份的假核桃,就单纯是塑料树脂的。那个东西很好做,做一个模子能出好多,基本上都是名贵的品种,像狮子头、嫩尖这种,而且基本上这种假核桃都很大,做完以后再经过打磨、抛光,变成一对老核桃,离远一看,非常红,非常好。

 

  刚开始的技术不成熟,假核桃做完了,里面是没有瓤的感觉。我们知道,核桃经过多年的把玩,里面的瓤越来越小,最后就变成沙状了。现在假核桃又有新技术了,它里面搁一个塑料的丸,丸里面搁一个小石头,摇上去还是哗哗响的,所以又加深了辨认的难度。

 

  假核桃还是有一些能看出来的地方,比如说两个核桃长的一模一样,纹路上这里有一道筋,后面也有一道筋,就很可疑。二是,它表面上有些地方会有小青苔,这是避免不了的。第三点,拿在手里面就能看出,它有一个模子印,它即便把这个印打磨下去,在球的位置也会发现一道明显的模子印的痕迹。

 

  具体有效辨别方法如下:

 

  1、有游商(收藏者和收藏家除外)说他手里是清末的老核桃,基本都是假的!

 

  2、演双簧,设套的假!

 

  3、两只完全一样!假!

 

  4、2000元以下成交,号称百年40以上的闷尖狮子头,假!

 

  5、高处颜色与纹路深处出奇的一致,50%以上是假的。

 

  6、十倍放大镜下看见气泡,假!!

 

  现在市场里的假核桃比以前多了,买老核桃,要慎重!

 

  假的与真的老核桃的区别:

 

  1、看---有色、有光、没真正包浆。

 

  2、听---碰撞时发出的声音音质没有如骨如牙的金石之响,与老核桃差很远(老核桃与新核桃的声音是不同的)。

 

  3、晃---放在手中,晃动时感觉核仁的重量,老核桃的核仁已经干成皮(缩仁或砂仁),感觉不到太多的重量,假核桃的核仁晃动时有明显重量。1X

 

  4、转---在手里转动时与皮肤接触时的感觉明显不同(与高仿象牙和真象牙的差别很相象),另外假核桃还有粘手的感觉。

 

  秋季是核桃下树的季节,既是文玩核桃的销售旺季,也是假核桃猖獗之时!这里为您提供几招,帮您识别假核桃!避免上当受骗!

 

  1、首先不要贪。品相绝佳的老核桃,尤其是好品种的甚至是绝种的老核桃,等着您来捡漏的机会比中头彩的概率差不了多少。

 

  2、不要听信故事。路边兜售祖传珍宝的,以及旁边围观的、插话的、砍价的基本都是同一伙人,一边忽悠,一边各司其职地表演着“双簧”,就等冤大头自投罗网呢。

 

  3、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观察,在核桃表面很容易发现细小的气泡(以不完整的残破气泡居多)以及模子接缝。

 

  4、树脂倒模的假核桃,为了图省事往往是以一只真核桃为模具,而不是一对(也许是想降低成本或是舍不得),因此两只核桃不仅尺寸一样大,就连纹路也是一模一样的。

 

  5、晃仁的声音很整齐,这是因为核桃里面装的不是核仁,是沙子。沙子颗粒均匀,晃动起来,不仅听上去声音整齐,手上的感觉也很齐。但是,有一种使用真的核桃仁造假的另当别论。

 

  6、若是没有进一步把玩、再度造假(打磨、抛光)的假货,纹路中通常会留有来不及清理或是忘记清理的树脂残渣与细小新茬。

 

  7、遇到价格超低的老核桃,99.999%就是遇到了陷阱。现在文玩核桃市场已经做得很熟、很透明,信息又很发达,谁都知道自己的东西值多少钱,没有哪个傻子会拿金子当黄铜出售。还有:遇到价值不菲的老核桃,尤其是那些散兵游勇手里的,您若是想掏钱,就必须找行家帮您掌眼,否则就等于是冒险,一旦出手极容易中招!

 

  8、核桃也有断代,有些品种是2005年之后出现的,比如刀子、白狮子头等等,若是这些品种出了百年老货,那就是神话啦。

 

  9、假的老核桃,皮色红,但往往不润,包浆也极不自然。没有玉质感和剔透润泽的效果,仔细加以观察是不难看出的。

 

  10、看脐,假的老核桃,号称几十年,甚至百年,但造假者却忽略了尾脐的老旧程度,一般在尾脐上下的功夫较差,因此尾脐都很新或是见新,与老核桃应有的陈旧表象搭不上,很容易露出破绽。

 

  最后一句,十贪九打眼,不要为了贪图眼前儿头脑发热。文玩,就是玩,玩的是意境,玩的是心。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