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与海南沉香

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后,发现海南香多,而且不少人以香为业。因此,他在《和劝农》诗序中曰:“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尽管当时沉香生产繁荣昌盛,“环岛皆有之”,但是,沉香生产周期长,苏东坡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贪人无饥饱”,狂砍沉香取利,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

      海南古时被称为香州。苏东坡被贬到海南后,发现海南香多,而且不少人以香为业。因此,他在《和劝农》诗序中曰:“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尽管当时沉香生产繁荣昌盛,“环岛皆有之”,但是,沉香生产周期长,苏东坡以敏锐的目光,洞察到“贪人无饥饱”,狂砍沉香取利,一定会造成严重后果。

      苏东坡尽管是被贬的流放之人,但他对海南是很钟情的。余秋雨在《山居笔记》的《天涯故事》中写道:“苏东坡在海南岛居留三年后遇赦北归,归途中所吟的两句诗可作为这次经历的总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这么说来,海南之行竟是他一生中最奇特,也最有意思的一段遭遇了。”一个文化大师,在他被贬后,仍然关心着珍贵物种的生存,怎不令人感动。

      历史回答了苏东坡的担心。明清时期,海南沉香采砍更为严重,清康熙时期,崖洲知州张耀士看到沉香被砍严重,冒着被罢官的危险,大胆上书朝廷,请朝廷免去沉香贡品:“琼郡半属生黎,山大林深,载产香料。伏思沉香乃天地灵秀之气,千百年而一结……由此沉香之种料尽矣。若候再生再结,非有千百年之久,难望珍物之复种……”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陈铭枢在《海南岛志》中写道:“沉香中的上品,香味极佳的伽南香(又称奇南香),此物现出产已较稀。”如今,海南沉香更是稀上加稀,成为名副其实的有价无货的宝贝。

      在海南沉香稀缺的今天,重读苏东坡的“沉香诗”,更显得此诗的重大意义。我们的许多行业,都应从中得到启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竭泽而渔。
责任编辑:小萌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