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玉衣骗贷怪不怪史树青
2011-09-09 16:57:44 来源:中国青年网 已浏览次
商人谢根荣骗贷案近日正在进行二审。法院查明,谢根荣凭借两件“玉衣”取得银行信任,不但为之前6.6亿的借贷做担保,又获得5000万元贷款及4.5亿元银行承兑汇票。实际上,玉衣系伪造而成,伪造文物后,谢根荣出钱请著名文物鉴赏家史树青、原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杨伯达等5位专家估价24亿元。(9月6日《京华时报(微博)》)
说史树青先生看“走眼”,这种震惊无异于说陈寅恪的《柳如是别传》是抄袭、王国维的甲骨文考证剽窃他人成果。史树青被称为为国淘宝的“国宝”。在他的淘宝生涯中,最著名的是曾淘得越王勾践剑、成吉思汗圣旨金牌,一生鉴定的文物过百万件。文物市场上,但凡史老过手的文物,无不坐地起价。
曾经流传最广的一个小趣事,是说史树青1951年参加北京“五一”劳动节游行,结果在西外大街一个卖早点的饮食摊前,看到一个卖凉粉的老太太拿一个青花大盘子盛凉粉,一看望过去就发现那是个宣德年间的盘子,与王世襄两人软磨硬泡,“淘”了回来。
说这样的史树青会看“走眼”,你信,反正我是不信。但是目前看来,由不得你不信,这份金缕玉衣的鉴定结果肯定是出了问题。这里存在三个可能,一是史树青老人违背良心、为了价格不菲的鉴定费或是碍于朋友情面,违心签下了自己的名字;二是,事实不清,谁也到底不清楚当初发生了什么,现在史老已死,其他所有专家可以将所有的责任都可以推到他身上,说他是“带头大哥”;三是,史树青可能连现场都没到,当时他已经老了、糊涂了,在别人撺掇下签了名。
可谁能说清楚这件事到底是怎么回事,是史老的信誉出了问题,还是有人从中作梗呢。现在是死无对证了。
曾经,在民间简单的经济、社会活动中,乡绅签名直接可以为乡人、邻人作保,也可以作为保举秀才考试不作弊的凭证,比现在的“信用证”还好使。可现在,不消说普通人的签名,连大师的签名都信不得了,我们还将信什么?民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无疑更加稀薄。
看到大师陷入舆论的漩涡固然悲伤,但比此更加让人伤心的是,已经没有人相信大师,大师只是一个传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信任感崩塌、全面失信的时代,这个时代里,给孩子喝的奶里添加了致病夺命的三聚氰胺;国家免检产品力其实添加剂、防腐剂超标;正规机构里能办得出假证件……
这样一个社会,人们习惯了质疑,把质疑变成了一种惯性思维。而某些专家罔顾事实、不负责任的言论更加推波助澜了这种不信任感。他们的签名变得跟QQ签名差不多,成为一种仪式或是象征,早已剥离了诚信的基本内核。现在终于,连史树青这样的“国宝级”的专家大师都镇不住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