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保政绩”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科学理念,统筹好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推进文物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4月12日 新华社)

  当前, 文物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矛盾,在一些地方,这些问题和矛盾表现的还很突出。如何处理和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但事关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更关乎历史文物的今天和未来。因此,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科学而又妥善地处理和解决好这个矛盾,让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物的保护相互协调、共同进步,就成为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

  那么,如何处理好社会经济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的关系,要求各级党委政府“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观的科学理念”。这一明确要求,不但将文物保护工作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同时也会从根本上扭转以往在有些地方,有些领导认为的只要把经济搞上去,文物保护即便是做得少一点、搞得晚一些也没啥关系的“唯经济发展”的政绩观。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以往那种“唯经济发展”的政绩观,得到纠正和更新,一方面能够让文物保护工作得到“关键少数人”的高度重视,从而能够迅速扭转文物保护工作迟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局面,以此开创文物保护工作的新局面。另一方面,将“文保政绩”纳入到考核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实绩当中,也会促进各级党委政府在具体文物保护工作中,提高认识、加大投入,将文物保护工作提升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位置,有利于文物保护工作正常、顺利地得到全面推进。

  更为重要的是,将“文保政绩”纳入到各级党委政府日常工作的实绩当中之后,当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之间发生问题和矛盾,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人在具体的处理过程中,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将利益的天平倾向经济的一边。而是要考虑从经济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协调并进的角度,科学合理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让文物保护的各项政策措施更好地落到实处。

  历史文物一般都是历经岁月的沧桑、甚至是炮火硝烟的洗礼,而保留下来的“真实的历史”,同时也是中华文明渊源流长的历史见证。因此,科学合理地保护好、利用好现有的历史文物,不仅能够为我们国家的悠久历史增添厚重之感,同时也能更好地教育今人激励后人,真正让历史文物“活”起来。从这种意义上说,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也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好事。同理,各级党委政府的“文保政绩”也将随着历史文物的保护和留存,成为留给后代子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