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珠:让收藏的文物活起来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当前文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落实责任、加强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等方面做出了部署。

  3月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座谈会,探讨《意见》出台后的影响以及未来落地计划。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意见》的制定只是开始,而让《意见》发挥作用,才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这份《意见》的重要意义何在?记者记者就此对刘玉珠进行了专访。

  新时期新动向

  记者:制定《意见》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对新时期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刘玉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做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这些论述和指示批示,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文物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文物保护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文物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亟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抓紧抓实出台一个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既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因此,《意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文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记者:《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刘玉珠:《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意见》共分为七部分,即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其中,前两部分围绕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展开。后五部分主要围绕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切实举措展开,涵盖了2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分工明确保护第一

  记者:关于“明确责任”部分,如何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

  刘玉珠: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解决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到位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文物保护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纳入考核指标。这一举措对于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作用明显,因此有必要上升到制度层面,作为普遍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文物工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这一条需要我们进一步量化文物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我们将积极总结地方的成功实践,并争取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这一条的配套措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需要各级文物部门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依法追责是落实文物保护责任的重要方面。《意见》专设“严格责任追究”一节,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重新强调,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机制。这一条也是与时俱进,借鉴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做法,适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记者:《意见》强调了“重在保护”的理念。当前,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如何?《意见》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刘玉珠:确实,《意见》设立了“重在保护”专节,并在总结多年文物保护实践和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硬性举措。一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除了继续强调开展抢救保护外,《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重视岁修,减少大修。二是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明确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既突出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也强调配合做好基本建设,同时提出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办法,缓解文物密集地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三是《意见》提出利用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这是解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资金问题的创新之举,今年我们将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相关工作。四是在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方面,《意见》对文物保护法规定的纳入城乡规划进行了细化,提出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相对于以往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将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为重要一环,这也是因应新形势、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同样坚持抢救保护和预防保护相结合。六是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意见》提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吸取教训合理利用

  记者: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文物的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刘玉珠: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次《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利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拓展利用提出了具体举措,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浓墨重笔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文物工作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当然,拓展文物利用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不管,《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文物利用做出程序、制度上的严格规定,坚决防止在利用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进一步发挥文物的公益属性。

  记者:那么,为了推进《意见》的落实,国家文物局还将部署哪些具体工作?

  刘玉珠:《意见》下发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贯彻落实,一是抓紧制定任务分解方案,进行全面部署,将此作为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认真梳理《意见》提出的政策性举措,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突出工作重点,区分轻重缓急。凡是国家文物局能够独立落实的举措,我们将立即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需要部门协调的举措,我们将抓紧与有关部门会商,提出工作建议。三是对于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我们将在《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意见》提出的2020年目标能够按期完成。对于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及时向媒体公布。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围绕当前文物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落实责任、加强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等方面做出了部署。   3月9日,国家文物局召开座谈会,探讨《意见》出台后的影响以及未来落地计划。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指出,《意见》的制定只是开始,而让《意见》发挥作用,才是下一步需要做的事。这份《意见》的重要意义何在?记者记者就此对刘玉珠进行了专访。   新时期新动向   记者:制定《意见》的主要背景是什么?对新时期推动文物事业发展具有哪些意义?   刘玉珠: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了全面部署,也对做好文物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多次就文物工作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这些论述和指示批示,思想深邃,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为新时期文物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十二五”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文物事业取得显著成绩,文物保护状况明显改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稳步提升,文物工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同时也面临着文物保护责任尚未完全落实、不可移动文物消失加快、文物资源作用发挥不够等问题,亟需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切实将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到实处,抓紧抓实出台一个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政策性文件,既是必要的,也是适时的。   因此,《意见》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文物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记者:《意见》的总体思路和主要内容有哪些?   刘玉珠:《意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深入挖掘和系统阐发文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切实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意见》共分为七部分,即重要意义、总体要求、明确责任、重在保护、拓展利用、严格执法、完善保障。其中,前两部分围绕加强文物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新时期文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展开。后五部分主要围绕出台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切实举措展开,涵盖了24个方面的政策措施。   分工明确保护第一   记者:关于“明确责任”部分,如何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   刘玉珠:落实文物保护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解决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到位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将文物保护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内容,纳入考核指标。这一举措对于落实文物保护责任作用明显,因此有必要上升到制度层面,作为普遍要求。《意见》明确提出要把文物工作作为地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参考。这一条需要我们进一步量化文物工作的考核指标体系,我们将积极总结地方的成功实践,并争取各地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这一条的配套措施,《意见》提出建立健全文物保护责任评估机制,每年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状况进行一次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这需要各级文物部门付出巨大努力,也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依法追责是落实文物保护责任的重要方面。《意见》专设“严格责任追究”一节,根据文物保护法的有关内容进行了重新强调,其中一大亮点就是新增了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机制。这一条也是与时俱进,借鉴了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做法,适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记者:《意见》强调了“重在保护”的理念。当前,我国文物保护现状如何?《意见》对加强文物保护工作提出了哪些新举措?   刘玉珠:确实,《意见》设立了“重在保护”专节,并在总结多年文物保护实践和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项硬性举措。一是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除了继续强调开展抢救保护外,《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文物日常养护巡查和监测保护,重视岁修,减少大修。二是按照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适应新型城镇化的需求,明确提出加强城乡建设中的文物保护,既突出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也强调配合做好基本建设,同时提出研究制定文物保护补偿办法,缓解文物密集地区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巨大压力。三是《意见》提出利用公益性基金等平台采取社会募集等方式筹措资金,这是解决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维修资金问题的创新之举,今年我们将委托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开展相关工作。四是在加强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实施方面,《意见》对文物保护法规定的纳入城乡规划进行了细化,提出将文物行政部门作为城乡规划协调决策机制成员单位,按照多规合一的要求将文物保护规划相关内容纳入城乡规划。五是相对于以往的政策性文件,《意见》将加强可移动文物保护作为重要一环,这也是因应新形势、回应社会关切的重要举措,同样坚持抢救保护和预防保护相结合。六是鼓励社会参与文物保护,《意见》提出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   吸取教训合理利用   记者:如何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拓展文物的合理适度利用,使文物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刘玉珠:合理利用是文物工作的重要方面。这次《意见》在总结近年来全国各地文物利用实践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拓展利用提出了具体举措,进一步发挥文物资源传承文明、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适应当前经济发展新常态,浓墨重笔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博创意产业,扩大引导文化消费,培育新型文化业态,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体现了文物工作服务大局、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当然,拓展文物利用并不是无原则的放任不管,《意见》充分吸取以往文物利用中出现的不当、过当等问题的教训,强调要合理适度利用,提出了任何文物利用都要以有利于文物保护为前提,以服务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以不违背法律和社会公德为底线。下一步,我们将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措施,对文物利用做出程序、制度上的严格规定,坚决防止在利用过程中对文物造成破坏,进一步发挥文物的公益属性。   记者:那么,为了推进《意见》的落实,国家文物局还将部署哪些具体工作?   刘玉珠:《意见》下发后,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贯彻落实,一是抓紧制定任务分解方案,进行全面部署,将此作为2016年工作的重中之重。二是认真梳理《意见》提出的政策性举措,并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突出工作重点,区分轻重缓急。凡是国家文物局能够独立落实的举措,我们将立即在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需要部门协调的举措,我们将抓紧与有关部门会商,提出工作建议。三是对于非短期内能够完成的,我们将在《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列出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意见》提出的2020年目标能够按期完成。对于贯彻落实《意见》的重大举措,我们将及时向媒体公布。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