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最后十分钟:舰体爆炸船员烈火中坚守
2015-12-30 23:19:19 来源:扬子晚报 已浏览次

中间站立者为邓世昌。
“根据目前发现的文物,我们甲午历史研究者认为实际上我们发现了疑似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5日,参与致远舰考古行动的知名历史学者萨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萨苏说,从这些文物中不仅可以发现致远舰作战的惨烈,更可以发现当时不仅邓世昌,整个致远舰上的官兵忠于职守,战斗到军舰沉没。
更多文物出水
发现疑似邓世昌房间
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
萨苏说,目前这些出水文物属于致远舰的船尾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发现的军官舱,萨苏等学者认为很有可能是管带邓世昌的舰长房间。
“首先这里发现了四枚方形舷窗,致远舰上方形舷窗的位置就在邓世昌舰长套间的外面。”萨苏说,其中三枚舷窗在船舷的一侧,另外一个在另一侧。
其次这里发现了浴缸等盥洗设备的碎片。萨苏说,致远舰是在英国订造,根据西方惯例舰长房间里有浴缸、餐厅等空间和配备。
“另外,在舰长房间外,左右各有一门格林机关炮,这次也发掘出一门,成为判定为致远舰的关键文物之一。”萨苏说,这些间接证据都指向这里是邓世昌舰长房间的位置。
121年前的舷窗仍闪烁黄色光芒
在4日水下考古队在确认致远舰身份后第一次水下发掘前,今年久旱的丹东地区曾下了一天的雨,海风和海浪都很大,当时还在船上的工作人员不得不退到岸上。
“4日当天天气极好,下水后,眼前的一幕让考古队员倍感吃惊,一枚舷窗呈现出原本的黄铜颜色,甚至还闪烁着黄色的光芒。”萨苏说,“这枚舷窗此前已经发现,但尚未打捞出水,当时这枚舷窗上布满海洋生物已经看不出原样。”对于这神奇的一幕,萨苏说:“可能是因为考古抽沙工作改变了周边的水文情况,再加上大风和海浪,使上面附着的海洋生物摩擦掉了。”
海底文物还原致远舰最后十分钟
1 海底发现了步枪子弹
当时船上可能有“狙击手”
萨苏说,海底文物让致远舰更多秘密将被揭开。“在海底还发现了步枪子弹,其中一些是使用过的弹壳,当时在船上为什么会使用步抢?”萨苏说,据他分析有两个可能,一是在致远舰向日舰冲锋的时候,船上的陆战队员拿起步枪向敌舰射击,第二个是当时船上可能有神枪手充当了狙击手的功能,在韩国电影《鸣梁海战》中当时日舰有手持火铳的狙击手。“这说明在海战中,船上的陆战队员们一直是以这种方式表达自己不屈的斗志。”萨苏说。
2 将士遗骸上有焚烧痕迹
船员们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在目前发现的北洋将士的遗骸上面都有烈火焚烧的痕迹。萨苏说,从这些遗骸上能看到他们经历怎样惨烈的战斗。“甲午海战中,来远舰中了日军使用的下濑火药炮弹,船上燃起大火。战后来远舰开回港口,打开舱门后,发现这些船员都有不同程度烧伤。”萨苏说,致远舰比来远舰中弹要多,特别是在冲锋时,遭到了难以想象的炮击,“这些船员都是在烈火中坚守岗位。”
3 一枚鱼雷引信已插上雷管
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
萨苏说,当时一名英军的下级军官记载他看到的致远舰最后航程,他表示致远舰在冲向日本舰队的时候舰身已经倾斜,从它的舰身两侧排水口中不断排出白色的泡沫。这艘战舰舰身倾斜,却以最高的时速勇往直前,它的火炮已经停止射击,只有桅盘中的机关炮开火。
萨苏说,海底发现的一枚鱼雷引信已经插上雷管,这说明当时的鱼雷已经处于待发状态,“在致远舰最后的关头,船员们各司其事,他们可能要做的就是一件事,接近敌舰,要么撞沉它,要么发射鱼雷击沉它。”
4 舰体剧烈爆炸最终沉没
大爆炸可能来自致远舰锅炉
但最终一声巨大的爆炸声使得战场沉寂下来,致远舰是在距离日本舰队约一公里处走完了自己的航程。致远舰的体内发生剧烈爆炸,军舰的船头先行下沉,舰尾高高竖立到空中,但螺旋桨仍然在不停地旋转。不到十分钟,这艘巡洋舰就彻底消失在了大海之中。
这声大爆炸很可能就来自致远舰的锅炉,这或许可以解释锅炉的构件之间为何如此远离、分散。萨苏说:“英军的描述再加上海底的文物的相互印证,使我们知道在这场大海战中邓世昌不是一个孤独的英雄,他和他的战友们都无愧于中国第一代职业海军军人的称号。”
南京服饰史专家揭秘
邓世昌高呼“撞沉吉野”时 戴“瓜皮帽”穿“海蓝马褂”
在黄海进行的北洋水师致远舰水下考古,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出水的文物包括舰船部件、船上部件和船员遗骸,但尚未发现纺织物。最近,南京服饰史专家黄强通过史料文献,解密了海战中将士们的真实穿着。
真实历史中北洋水师的舰艇上,从一舰之长——管带到炮手、舵手,作战时都身着对襟马褂。作战时为了方便大家快速分辨各人员职务,就出现了在袖口上绣上不同图案,来标示职务的现象。黄强告诉记者,海军(有别传统水师)则是现代理念下的新兵种,受西方海军影响甚大。当时的中国军队有官职、品级,却并没有近代化的军衔制度,因而在军服的袖口加入了职务符号,分为统领、船主、驾驶、管轮、枪炮、帆缆、军医、文案等多个岗位部门,以此区别岗位,以及军官的级别。例如枪炮官的符号是方天画戟、红缨枪,医官符号是灵芝寿桃、蝙蝠,帆缆官符号为中国结,文案的符号干脆是毛笔、宣纸,这样一目了然。
在1962年拍摄的电影《甲午风云》中,管带邓世昌高高屹立在舰桥上,发出“开足马力,撞沉吉野!”的呐喊。此时李默然饰演的邓世昌头戴“暖式”的顶戴花翎、袖口绣着几道杠的双手握拳高举——民族英雄的壮烈形象打动了几代中国观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