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都景德镇成功复烧明清皇家御窑

      2013年10月22日,明清御窑复烧开窑仪式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举行。本次复烧的是明清御窑“六式窑”中的青窑、龙缸窑和风火窑。中国古陶瓷专家和工艺美术大师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北京大学等机构的古陶瓷专家现场认证后得出结论:此次出窑的瓷器无论从釉质、器型、通透度来看都属于优等品,体现出景德镇精湛的陶瓷制作、烧成技艺,是一次成功的复烧。

 

      明清御窑“六式窑”是皇家窑口,包括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和匣窑,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窑水准,曾在500年内窑火不断。此次复烧的青窑以烧造青花瓷为主,龙缸窑以烧造龙缸为主,风火窑则以烧造多品种瓷为主。

 

      国家文博研究馆员周荣林说,明代初年,皇帝在景德镇建立由朝廷直接管理的御器厂,这在历史上是首次。虽然在之前也有一些官窑临时性地烧造御用瓷,但只有景德镇御器厂从建造、建制、管理以及瓷器烧造都必须完全依照皇帝的旨意。

 

      作为皇家窑口,御窑厂聚集了当时中国最好的工匠,使用最好的制瓷原料,不惜工本为宫廷烧造瓷器,其烧制的瓷器是中国古代陶瓷中最为精美的。而这样一种瓷业的辉煌成就,体现了明清御窑精湛的烧造工艺和技术。

      认证现场,一件耗时7天7夜烧制、直径近一米的倣大明宣德年间的“青花云龙”大龙缸,获得专家一致讚叹。北京故宫博物院著名古陶瓷专家叶佩兰说,这件青花大缸无论从器型、纹饰和色彩来看,都和大明宣德年时官窑的龙缸特征非常接近。

 

      为再现明清御窑中青窑、龙缸窑和风火窑的烧造工艺。景德镇从2012年开始组织专家顾问团,一面考证历史文献,一面考察景德镇的御窑遗址,本着还原历史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后绘制出三座窑炉图纸。今年9月份开始,挛窑师傅运用古法挛窑,用一个月时间还原了这三座明清御窑的原貌。

 

      10月19日,在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内,明清御窑“六式窑”中的青窑、龙缸窑、风火窑分别被祭祀过“瓷业三圣”的火种点燃。

 

      70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家旺,是这次复烧工程的把桩师傅,负责控制烧窑火候。他告诉记者,青窑是一种功能性窑炉,适应烧制一些小器型的瓷器,比如宫廷使用的杯、盘、碗、碟等;龙缸窑专门烧制龙缸;风火窑则烧制宫廷使用的瓶子、罐子和颜色釉之类的瓷器,品种比较杂。

 

      “龙缸最难烧,因为龙缸体积大,坯胎壁厚,所以成型、乾燥、装饰和烧成等环节都很难,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个龙缸就会烧制失败。”胡师傅说,他烧了一辈子窑,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烧龙缸的关键是要把握好窑炉升温和降温的速率。”

 

      “复烧使用传统工艺,体现出景德镇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和对历史文物的动态保护。”周荣林说,景德镇传统瓷窑的营造和烧成技艺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用生产性、活态的方式来从事文化活动,可以更好地传承手工制瓷技艺。

 

      中国瓷都景德镇具有1700多年的制瓷历史,历代典型瓷窑包括宋代龙窑、元代馒头窑、明代葫芦窑和清代镇窑。

 

      2009年以来,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成功进行了清代镇窑、明代葫芦窑、元代馒头窑和宋代龙窑。明清御窑“六式窑”中的色窑、爁熿窑和匣窑将于2014年在景德镇复建。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