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御窑的历史渊源
早在东晋时期,景德镇已经开始烧造瓷器,制瓷历史悠久。至北宋时期,景德镇烧造的瓷器质地精良,深得皇帝喜爱。宋真宗下旨将景德镇瓷器进贡朝廷,并将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作景德镇瓷器底款。久而久之,便有了“天下咸称景德镇”之说,当时的“昌南镇”亦更名为“景德镇”。
元代至元十五年(1278年),元世祖忽必烈在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专为皇家烧造瓷器,并兼造漆器、棕藤、马尾、笠帽等。景德镇当时隶属浮梁县,故称“浮梁瓷局”。在浮梁瓷局的监管下,景德镇创烧的卵白釉、元青花和釉里红瓷器,成为举世闻名的精品。公元1368年,元王朝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中覆灭,浮梁瓷局也随之消失。
明洪武年间,太祖朱元璋在景德镇设“御器厂”,此为景德御窑之始创。凭借皇家授予的特权,御器厂汇聚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极大推动了瓷器工艺的革新。永乐、宣德时期的青花瓷器,以胎釉精细、青色浓艳、造型多样和纹饰优美而久负盛名,被称为我国青花瓷器的黄金时代。成化时期,创烧了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相结合的新工艺——斗彩。成化斗彩颜色缤纷,色泽鲜明,打破了我国瓷器发色较为单一的局面,也推动了瓷器向着愈加多彩的方向发展。嘉靖、万历时期,五彩盛烧一时。五彩瓷器更为丰富多彩,图案花纹满布全器,给人浓翠红艳之感。
清代将御器厂更名为御窑厂。根据清嘉庆年间蓝浦编著的《景德镇陶录》,康熙时期景德御窑的生产得到全面恢复。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景德御窑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乾隆以后的景德御窑,没有超越清三代的最高水平,但仍然烧造了很多艺术精品。
元末创烧的釉里红瓷器,在明代中期以后一度衰落,至康熙时期才得以恢复,雍正年间发扬光大。康熙、雍正时期的釉里红瓷器,发色稳定,色泽鲜艳,远超前朝。景德御窑对中国陶瓷史的最大贡献,当推创烧了珐琅彩和粉彩,将中国彩瓷之美发挥到极致。珐琅彩瓷器创制于康熙年间。雍正珐琅彩图案多样,并与中国诗、书、画艺术结合,别具意味。乾隆时期的珐琅彩有的仿西洋画意,充满异域风情,有的以人物题材为主,生动活泼。粉彩创制于康熙年间,于雍正时期获得空前发展。雍正粉彩采用玻璃白粉打底,用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没骨画法渲染,画面飘逸灵动,具有立体效果。珐琅彩和粉彩的工艺由宫廷掌握,严禁外传。景德镇烧造上等白瓷,解送入清宫内务府,再由宫廷工匠完成釉上彩绘部分。因此,珐琅彩和粉彩瓷器,成品数量很少,堪称稀世珍宝。景德御窑的另一项重要成就,是仿制汝、官、哥、钧窑的工艺,尤以雍正时期成就最高。乾隆皇帝推陈出新,授意创制了很多新品种。象生瓷、模仿其他工艺的瓷器以及仿外国瓷的制品极为精彩突出,转心瓶、转颈瓶、玲珑瓷等几个品种精心巧制而成,充分表现了瓷器多层次的美感。
景德御窑作为皇家窑厂,与皇室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息息相关。清末中国,国力衰微,内外交困,景德镇制瓷业受到严重打击。随着清王朝的灭亡,续烧五百多年的景德御窑在历史的风雨中熄灭了炉火。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