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人科考队进驻新疆罗布泊揭秘

      楼兰古国在丝绸之路上有着怎样的地位?它曾是粮食基地?还是只是一个驿站?10月12日起,一支由考古、地质环境、遥感等多种学科组成的科考队伍,开始进驻罗布泊准备为您揭开谜底。这是昨天记者从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了解到的。

      与此同时,这支20多人的科考队将正式启动“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

      据悉,此次科考侧重点希望弄清楚楼兰在丝绸之路上的地位,它是一个重要粮食基地,还是只是一个驿站?其最终成果不仅对古丝绸之路和古楼兰会形成一些新认识,而且对理解现代丝绸之路和绿洲经济可持续发展有很大帮助。

      另外,由于古楼兰国的农业灌溉和如今新疆的农业灌溉方式相同,如今的灌溉会在地里形成结壳,对植物生长有害,科考还将探寻古代楼兰灌溉方式能否为今天新疆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据了解,此次科考队伍将由新疆考古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以及中科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共同组成。

      “罗布泊地区自然与文化遗产综合科学考察活动”项目为期5年,将系统调查新疆罗布泊地区古湖泊、古河网、雅丹风蚀地貌等自然遗产,以及楼兰古国的农业发展、水陆交通遗迹、村落城池遗迹等文化遗产,力图通过还原楼兰古国原貌,揭示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中古楼兰的历史地位。同时,也为探讨古楼兰兴衰与环境变化的关系、保护罗布泊自然与文化遗产提供科学依据。

      新疆罗布泊地区位于若羌县东北,曾孕育小河与楼兰文明,自西汉始,以罗布泊为重要交通枢纽的古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新时代。中外科学家对该地开展了多次科学调查。其中,规模较大的两次科考分别在2008年和2010年。

      2008年10月,十余位科研人员在罗布泊西侧沙漠中小河墓地附近发现了汉晋时期的人类历史遗存,并用卫星遥感设备对新疆罗布泊地区的胡杨生长情况进行了检测。

      2010年11月底,75名科考队员不仅探索出罗布泊地区近万年来的气候变化规律,还通过雷达遥感透视到,罗布泊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其比“大耳朵”要长大了一倍,那次科考还发现,新疆罗布泊地区拥有70种以上昆虫。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距今约3800年的小河墓地遗址

      1、“大耳朵”实际是圆盆状,罗布泊古湖泊面积远大于“大耳朵”范围;

      2、罗布泊1962年全面干枯;

      3、风蚀水蚀合力造就罗布泊地区3000平方公里的雅丹地貌,是我国第二大雅丹地貌分布区,也是我国沙尘暴源区之一;

      4、首次获得了罗布泊地区系统气象资料:罗布泊地区是亚洲内陆区域干旱中心;

      5、至少70种昆虫仍在罗布泊生活;

      6、楼兰古城东发现大面积农耕遗迹;

      7、小河墓地附近发现古城遗址。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