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丝绸之路”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正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大运河”、“丝绸之路”上会审议。当地时间6月22日上午10时许,大运河和丝绸之路两个项目成功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丝绸之路成功申遗

 

      今天,由中哈吉三国联合申报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首例跨国合作、成功申遗的项目。丝绸之路横跨欧亚大陆,申遗部分22个遗产点在我国。

 

      丝绸之路项目

 

      2006年以来,我国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2013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3年3月,国家文物局正式公布甘肃、河南、陕西、新疆4个省份22处遗址点入选首批申遗点名单。

 

      大运河成功申遗

 

      正在卡塔尔多哈进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6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大运河项目

 

      2006年12月底,大运河项目申遗工作拉开帷幕;2009年4月,由国务院牵头,8个省市和13个部委联合组成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省部际会商小组,大运河申遗上升为国家行动;2013年初,国家文物局正式确定了首批申遗点段,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份的31个遗产区。

 

      据了解,此次大运河申报的系列遗产分别选取了各个河段的典型河道段落和重要遗产点,共包括京杭大运河、浙东大运河和隋唐大运河沿线河道遗产27段,以及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共计58处遗产,河道总长度1011公里。

 

      这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工程的杰作

 

      在大运河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副主任姜师立看来,在世界上所有的人工运河中,中国大运河开凿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使用时间最久,而且目前仍在使用,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被《国际运河古迹名录》列为世界上“具有重大科技价值的运河”。他说,大运河印证着中国自古以来的大一统思想。作为庞大农业国家的生命线,古时的中国大运河对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