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小”艺术家“雕刻”大人生

       在地铁10号线巴沟站,记者见到了身穿地铁制服的马宁。一番了解后才知道,他是在这次评选中,唯一一位依然工作在一线并且年龄最小的职工艺术家。对于此次当选,今年只有29岁的马宁感到非常幸运和自豪。

 

       喜好 从小就是“破坏分子”

 

       马宁出生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从小就喜欢画画儿和雕刻。那时,不论是在学校还是家里,墙上、地上、书本上,凡是能写能画的地方都留有他的“墨宝”。为此,小时候的马宁被人看作是“破坏分子”,也没少挨父母的责骂。

 

       不过,这并没有击退他对艺术追求的热情。上中学时,他所就读的学校离琉璃厂很近。“那可是我年少时,绘画梦开始的地方。”马宁的眼中流露出喜悦。他告诉记者,每到午休时,别的同学都在操场玩耍,而他却天天往琉璃厂跑,欣赏着一件件精美的石雕艺术品,品味着一幅幅知名画家的作品。16岁那一年,他考上了一所美术职高,开始了学习绘画的专业道路。

 

       写生 虽然很苦却很快乐

 

       “吃在老乡家,住在寺庙里,这些都是常有的事儿。挨饿受冻的时候也是常有的。”马宁回忆着那段学生时期的写生经历。

 

       高三那年,学校组织去山西写生。9月中旬从北京出发,到了五台山的第三天下起了鹅毛大雪,老乡劝告最好动身去往大同,要不就会因雪大而封路,很可能一个月都出不去。于是,大家马上收拾了行李,直奔大同。“那时每人就带了两个馒头,一包榨菜,一个鸡蛋,也就够一顿饭的。”他说:“当时我们以为从五台山到大同也就半天的路程。可谁成想由于下雪,山路湿滑不堪,车子颠簸了一天,才到衡山地界。”天黑路滑,司机建议在当地休息。当时大家挤在车上,分着中午吃剩下的仅有的两个馒头,分到每个人手里只有鸡蛋大小。

 

       “这是最惨的一次。其实,更多的时候是很开心的。虽然写生路上有艰苦,但是在大自然中,你可以欣赏它的美,捕捉它的美,记录它的美,创作它的美。这是最开心的事。”马宁说。

 

       尝试 厨房用品成保鲜材料

 

       慢慢地,他发现颜料刚刚涂在纸上和干了以后的颜色并不一样。为了让颜色保持鲜亮,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尝试。油、盐、醋、酱油……厨房里的所有东西都被他“二次开发”过了。“我在创作每一幅画时,又好像是在做实验。只有尝试了,才知道哪个方法是最好的,才能得到一件完美的作品。”在马宁看来,一次次的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他坚信总会创作出一幅满意的作品。

 

       不仅在绘画上,在雕刻中马宁也不断地找寻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印章、玉料、木头……马宁都雕过。现在,为了不耽误运营,他随身揣着一套刻刀和几只核桃。

 

       乒乓球大小的核桃,按照它自然而成的纹理,没有画册,完全靠想象在上面雕刻出各式各样的形象。有十二生肖的,有老寿星的,还有龙凤的,每一个形象都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喜欢挑战,更喜欢尝试,失败了就重新再来吧。”马宁说着。

 

       获奖 创作更多地铁题材作品

 

       岁月的磨砺,让马宁那双手握画笔、刻刀的地方,长满了厚厚的老茧。而一次次的获奖,都是对他付出地肯定。

 

       说起获奖经历,马宁永远也忘不了自己在学生时代的第一次获奖。自那次山西写生之行后,学校举办了一次艺术汇报展。大家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在写生稿的基础上再创作。马宁参展的一幅风景油画和一张摄影照片都获得了一等奖。在同年的学校交流活动中,那幅风景油画还被学校送往日本东京参展,最终被日本学校收藏了。“这对我是一种鼓励,也坚定了我继续画画儿的决心。”马宁回忆着说道。

 

       此次马宁在职工艺术家评比时,送审的作品中包括绘画和雕刻两大类,而绘画类又有国画、水粉画、油画;雕刻类则有石雕、木雕、竹雕、核雕。“也许是我的作品包含的种类最多,打动了评委。”马宁谦虚地说。

 

       现在工作稳定了,马宁告诉记者,他开始盘算着在工作之余,多创作一些关于地铁题材的宣传画,让更多的人通过他的画笔了解地铁,了解他所热爱的企业。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