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陶瓷科学仪器检测十三问之四

      问:《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公布的数据可以实现现代仿品的科学识别吗?

      答: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从事古陶瓷科学研究近80年(根据该所网站),分析了约3000个样品的主要成分(Na2O、 MgO、 Al2O3、SiO2、P2O5、K2O、 CaO、 TiO2、MnO、Fe2O3),对中国古陶瓷的烧制工艺、生产技术发展、胎釉配方改进和技术发展史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许多成果。在《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一书中公布了约350个(陶器和原始瓷)样品数据和约500个瓷器胎和釉的分析数据。这是以上海硅所一个课题组为主的贡献,而非某些人解读为几百科学家的贡献。

      古陶瓷胎和釉中主要化学成分和微量成分(或微量元素)是由原材料配方和烧制工艺决定的,它所含的成分种类和含量是研究古陶瓷产地属性和年代特征以及仪器鉴定的科学依据,现代高技术仿品难以实现主量和微量化学成分以及外观特征与古代瓷器一致。《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给出了10个主要成分的数据,受当时条件和分析方法限制,书中没有提供一个样品的微量元素(Cl、Sc、V、Cr、Co、Ni、Cu、Zn、Ga、As、Pb、Rb、Sr、Y、Zr、Ba)含量数据,况且不同窑口和年代的古瓷中所含微量元素的种类和含量不同。

      现代高技术仿品要实现外观色泽与古代瓷器相近,需要加入高含量的锌(Zn)和钡(Ba),这是目前公认的初步鉴别现代仿品的重要依据之一,实际上还有添加其它化学成分的,而《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中连这两个元素的数据也没有。

      目前高技术仿造者基本实现了主量化学成分与古代瓷器十分接近,所以依据《中国科学技术史-陶瓷卷》的数据和主量化学成分的数据是不能识别现代仿品的。

      根据了解和核实,国博没有从古陶瓷主要省份的考古所系统收集发掘出土的、产地和年代地层明确的大量古陶瓷碎片标本,而是主要通过分析国博馆藏的瓷器和送检后判为古瓷的数据作为标准,这是值得认真商榷的。首先馆藏品都对吗?故宫少数南宋官窑瓷器经过科学检验后认为定的不准确。那么国博的馆藏品是否经过科学检测和综合论证后被确认,在此之前这些数据可以作为标准数据使用吗?据吴树先生书中介绍,国博仪器检测了约20000件完整瓷器,认为约10%是老瓷器,将这些 “古陶瓷”数据充入数据库是不合适的,亦是不严格的。
责任编辑:泽恩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