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氏珐琅熊松涛:创新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

      初见熊振江与熊松涛父子,不由自主的打心底乐起来,两个人长得完全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穿着一样的白衬衫,带着一样的手艺人的憨笑。作为熊氏珐琅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传人,中国珐琅工艺的秘密就掌握在这两父子手中。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于我们这样的作坊来说,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会有很多这样那样的问题。比如说我做珐琅表盘,从2002年看到瑞士的帆船掐丝珐琅表盘手表,想到尝试去做,到最后做成功,为北京手表厂定制第一块表盘,用了整整五年的时间,中间遇到了数不清的问题,每年光研究成本就要花费三四十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再比如我们刚开始的时候,釉料的颜色总是达不到客户的要审美求,需要增加浓度,又不能太深了,影响到它的透明性。当时尝试了很多方法,包括用世界各地的釉料,在里面加上玉石、红宝、玛瑙粉、各种工艺都试遍了,可能一个颜色,试出来需要半年的时间。到现在我们的颜色已经从原来的60多种增加到了600多种。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