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上的民族大团结

邮票被誉为国家的“名片”。1999年10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编号199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可谓是国家和民族的双重“名片”。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珍藏的《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照片

 

       邮票被誉为国家的“名片”。1999年10月1日,国家邮政局发行的编号1999—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民族大团结》纪念邮票,可谓是国家和民族的双重“名片”。


       这套以欢乐祥和、共庆祖国生日为主题的《民族大团结》邮票全套共56枚,第一次将全国56个民族的风采跃然方寸之间,极富特色。每枚代表一个民族,各民族的一位小伙子和一位姑娘身着民族服饰,或载歌载舞,或展现生活场景,色彩鲜明纯净,线条简洁柔美,人物眉目传神,邮票的边饰为两条浅棕色的龙,龙身蜿蜒化为长城形状。收藏鉴赏这套邮票,人们仿佛能听到亿万中华儿女伴着长江、黄河的涛声,在唱一支“民族大团结”之歌。


       我也收藏了一套《民族大团结》邮票。因喜爱邮票上“男女二人组”各种舞蹈构图,因此对这套邮票的来历也颇有兴趣。搜集了不少资料后,我了解到,这套邮票从创意到生产完成历时10年,在中国邮票发行史上绝无仅有。它也是中国自有邮票以来枚数最多的一套邮票,实在可称为“中华第一票”。邮票印刷局曾为此套邮票专门成立了“9956工程”(即1999年56个民族大版票)领导小组。邮票设计者、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系周秀清教授与其女金向历时一年多才完成图稿设计。1999年2月,北京邮票厂才正式开机印制。

 

责任编辑:水秀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