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绒鸟艺术

“绒花虽小,意义非凡”,提起北京绒花,大部分人多少有些陌生,或许还有很多年轻人从未听说过。但是如果你看过《红楼梦》中的“送宫花贾琏戏熙风,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这一回,就一定记得林黛玉为谁先挑选宫花,挑选什么样的宫花而争风吃醋的场景,这里所说的"宫花"就是绒花。在过去的北京人眼里,这些当年只有宫里的人才有资格佩戴的“宫花”,被看做“荣华富贵”的奢侈品。

       绒鸟(绒花)制作工艺及发展阶段


       绒鸟不仅形态可爱、造型多变,而且作为老北京手工艺之一,同样拥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北京绒鸟的发展大至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仅为绒饰头花;第二个阶段出现了鸟虫等案头小品;第三个阶段出现了绒制挂屏;第四个阶段进入了品位极高的绒制景物。"北京绒鸟的每一点进步和发展都凝结着手工艺人的辛勤劳动和创作心血,张宝善、夏文富二位就是其中著名的手工艺前辈。


       "北京绒鸟"毛绒绒的外形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但这个可爱的小玩艺的制作工艺却是极为繁杂的。据蔡志伟介绍,"北京绒鸟"是以桑蚕丝为原料,以紫铜丝做骨架,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主要工序包括:煮丝、着色、砰丝、披丝、熏活、拴拍、剪撮、刀绒、刹形、熨烫、组装等多个复杂的工艺过程。
非遗绒鸟(绒花)


       2008年,北京绒鸟被定为崇文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9年,北京绒花(绒鸟)被定为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