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田玉家族“添丁”的喜悦与忧愁

    今年年初出台的《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国家标准,将主要矿物质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的矿物集合体统称为“和田玉”。根据这一标准,俄罗斯玉、韩国玉、青海玉等都可以合法地贴上“和田玉”标签。面对鱼龙混杂的和田玉市场,“国标”能否起到净化市场的作用呢?

 

  和田玉是玉中极品,其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

 

  和田玉“新标准”

 

  6月中旬的一天,刘亮和女友来到郑州市花园路某商场一楼的和田玉器专柜。

 

  这次,刘亮准备给即将成为新娘的女友买一块和田玉挂坠。

 

  刘亮女友对和田玉心仪已久,在她看来,拥有一块质地细腻、温润高雅的和田玉,不但象征着他们纯真的感情,而且还有一定的收藏价值。

 

  在柜台前,面对琳琅满目的和田玉饰品,刘亮和女友眼花缭乱。

 

  让他们咂舌的,还有不菲的价格。一块小小的和田玉挂坠,最低的要几千元,品质好一点的上万元,甚至数万元。

 

  刘亮女友看中了一款挂坠后,问柜台服务员,你们卖的和田玉是新疆和田玉吗?服务员的回答,却让他们颇为惊讶。

 

  服务员说,因为和田玉原料紧缺,现在市场上真正的新疆和田玉极为稀少。按照和田玉“国标”,主要矿物质组成为透闪石、阳起石的玉统称为“和田玉”。根据这一标准,俄罗斯玉、韩国玉、青海玉、加拿大玉等都是“和田玉”。他们那里卖的和田玉,大部分是来自俄罗斯和青海的玉,仅有一小部分是新疆和田玉。

 

  服务员拿着一块白若羊脂般的玉佩说,这是俄罗斯玉,也有新疆和田玉凝脂般的温润感,价格却比新疆和田玉低了不少。

 

  最后,刘亮花费3000多元钱,为女友买了一块产自俄罗斯的和田玉挂坠。

 

  日渐稀少的新疆玉

 

  在郑州古玩城经营玉器店的刘明,是河南省镇平县人。他曾在新疆乌鲁木齐、和田、密等地做玉器生意十几年。

 

  在新疆期间,他除了经销一些和田玉外,主要业务是来料加工。

 

  那时,经常有人拿着价值不菲的和田玉籽料让他加工。后来,随着新疆和田玉越来越少,两年前,他到郑州开了这家玉器店。

 

  刘明说,和田玉产于海拔3500米至5000米的昆仑山北坡,以新疆和田为中心的狭长地带上,故称“和田玉”。和田玉分为山料、山流水、籽料三种。

 

  山料是产于山上的原生矿,产量较高;山流水是原生矿石经风化崩落,并由河水搬运至河流中上游的玉石;籽料是指原生矿剥落后,被流水冲到河中,经过河水不停地翻滚冲刷而形成的浑圆状,大都带有次生的皮色,产量极低。

 

  这之中,籽料价值最高,山流水次之,山料最低。

 

  1999年,新疆自治区制定了新疆和田玉手镯地方标准。按此标准,和田玉是指产于新疆境内,昆仑山至阿尔金山一带的成因特殊的以透闪石为主的玉石。具体分布有“两头一中间”之说,即西头以莎车、叶城为代表,东头以且末、若羌为代表,中间以和田、于田为代表,中间最为有名,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型。

 

  刘明说,新疆和田玉虽然和湖北郧县绿松石、河南南阳独山玉及辽宁岫玉,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但和田玉是玉中极品,其颜色同国内外其他地区软玉相比,色调较多,自成系列,尤以色如羊脂的白玉为和田玉所特有,极为名贵。

 

  玉石造假步步惊心

 

  经过多年的采挖和交易,市场上品质上乘的新疆和田玉越来越少,而目前市场上的一些所谓的和田玉,冒牌货居多。

 

  在郑州市中原古玩城经营玉器的一楼,东方今报记者发现大部分商店都经营有“和田玉”,价格也不贵,一块和田玉挂坠只要200元。

 

  一些圈内人则称,如此价位的和田玉,基本都是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人难以分辨。

 

  据知情人介绍,现在一些人使用大理石和玻璃仿造新疆和田玉,他们用大理石等其他矿石,冒充和田玉籽料,甚至还用玻璃制品冒充。而在旅游景区以及低档玉石市场上,经常见到玻璃挂件、手镯及摆件。有的仿品非常逼真,专业人士用肉眼已经看不出来真假,需借助专业的检测仪器才能鉴别。

 

  与新疆和田玉相似的玉石,主要有石英岩、岫玉、大理岩、独山玉、玻璃等,一些商家将不是和田玉的白色玉石一律称为和田玉,误导消费者。而新疆和田玉硬度大,小刀无法伤其分毫;新疆和田玉有油性,反复抚摸会变得油亮。

 

  近年来,和田玉石行业一直呼吁制定国家标准。

 

  于是,新疆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联合多家单位、企业,共花费十年时间,制定出了国家标准—《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并于2013年12月17日和2014年1月,分别获得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和全国标准样品技术委员会审批。

 

  市场面临洗牌

 

  和田玉的矿物成分,主要是透闪石。一直以来,学术界对和田玉是按产地来划分还是按矿物成分来划分存在很大争议。

 

  早在2007年6月18日,亚洲珠宝联合会向媒体透露,和田玉主要是指新疆和田地区黑山和白玉河产的玉石,但现在很多商家,则把青海地区和俄罗斯地区产的玉,拿来冒充新疆和田玉销售,而联合会的众多专家则建议使用“闪石玉”或“透闪石玉”这一名称。

 

  但是,这一建议引发较大争议,最后不了了之。

 

  在目前的国内市场上,新疆出产的原料并不占主导地位,占主导地位的是来自青海和俄罗斯的玉。

 

  《和田玉实物标准样品》规定,不论其产地,一律按其透闪石、阳起石矿物成分来界定。另外,和田玉以颜色分类,分为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糖玉及墨玉六大类。

 

  但在专业人士的眼里,在同等品质水平上,新疆和田玉的细腻、油润程度、白度显然要超过其他玉料。


  新疆和田玉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主任工程师李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该标准的批准发布,将对和田玉颜色分类工作提供实物依据,降低人为因素及外界环境对颜色的影响,使得和田玉的颜色分类有据可依、有物可参,为和田玉的价值评估、社会监督检验和打假执法等提供技术依据。

 

  也有专家认为,消费者今后能够通过店面摆放和田玉标准样品的外观、颜色等方面,更直观地进行比对,和田玉的市场价位,也将有参照物来评判,而这或许是整个和田玉市场面临重新洗牌的开始。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