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越王宫全面开放 1.7万市民齐去“穿越两千年”

      参观路线

 

      掘地5米见15个文化层

 

      南越国宫署遗址的文化层堆积普遍厚约5~6米,从现在地表以下保存有近现代、清、明、元、宋、南汉、唐、南朝、两晋、东汉、西汉和秦代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文化层堆积大体可划分为15层:

 

      第1层为现代建筑基础和垫土层。

 

      第2层为近现代和清代晚期文化层。发现有侵华日军“广州神社”、法国领事馆后花园和禺山书院等建筑遗迹。出土有日本陶瓷器、面具和铜铃等。

 

      第3层为清代文化层。发现有容丰仓和清代广东布政司署东侧附属建筑遗迹等。出土大量的青花、青瓷和粉彩瓷器,“康熙通宝”和“嘉庆通宝”铜钱等。

 

      第4层为明代文化层。发现有明代广东布政司署建筑遗迹,出土有大量的明代青花瓷器和铜钱等。

 

      第5层为元代文化层。发现有多组元代大型建筑遗迹等。出土模印“枢府”铭款卵白釉碗、高足杯、碟,以及龙泉窑的青瓷器等。

 

      第6层为南宋文化层。发现有多组大型的高台建筑、砖铺走道、排水渠等遗迹,出土有大量的青瓷器等。

 

      第7层为北宋文化层。发现有多组大型的官衙建筑遗迹,出土有“大吉”文字瓦当、三彩琉璃塔和大量的青白瓷器和铜钱等。

 

      第8、第9层为南汉文化层。发现有南汉王宫的宫殿、廊庑、砖铺走道和池苑等建筑遗迹。出土大量施青釉、绿釉、黄釉的砖瓦以及“乾亨重宝”铅钱等。

 

      第10层为唐代文化层。发现有多组官衙的高台建筑和铺砖走道等遗迹。出土有鎏金铜佛像、雕有外国人头像的象牙印章、玻璃杯及“开元通宝”铜钱等。

 

      第11层为两晋、南朝文化层。发现有大型的建筑院落和地下排水系统、水井等。出土有大量的青瓷器和酱釉器,还有铁铠甲、皮甲等。

 

      第12层为汉代文化层。发现有水井和砖砌排水渠等遗迹,出土有青铜双脸骑射俑、东汉”万岁文字瓦当、云纹瓦当和兽面纹瓦当以及“五铢”钱等。

 

      第13、14层为南越国文化层。发现有南越宫苑的石水池和曲流石渠、一号宫殿、二号宫殿、廊道和宫城北城墙基址,还有食水砖井、渗水井等重要遗迹。

 

      第15层为秦代文化层。发现有秦代的造船遗址和水井等遗迹,出土有秦“半两”铜钱和铁矛、铜镞与造船铁工具等。

 

      市民困惑

 

      从亚运期间的“昙花一现”,到2011年陈列楼开放,2012年1月水井遗址开放,至2014年1月开放曲流石渠遗址,及5月1日南汉宫殿遗址开放,南越王宫博物馆的开放进程,缓慢推进。而今全盘揭开面纱,市民的反馈如何?

 

      “有种残缺不全的感觉,遗址显得很不完整,总感觉看了但又没看全,不太能感受到王宫的气派”

 

      1 没资料

 

      记者发现,入口处并没有任何资料可以领取,在石渠的遗址现场,仅在相应标志遗址上竖立展示牌,文字简约,一般不超过50字。不少展示牌距离栈道较远,室内光线不足,看起来略显费劲。

 

      老广陈姨,自己拿着手机一路走一路拍摄,对参观没能拿到任何资料,也没有讲解颇有些不满。即便是旅行团前来参观,记者发现亦没有讲解员带领参观。南汉二号宫殿基址的栈道没有栏杆,不少访客直接踩在遗址上,仅为近距离看看水井里有没有水。

 

      2 有点乱

 

      “又是南越国,又是元清,又是宋代,感觉有些乱。”一带着相机细心参观的本地后生仔,对于遗址展示的年代层次过多,表示理解起来有些费力。以南汉二号宫殿基址为例,一入口看到的是“北宋官衙广场地面”,之后又有“南宋建筑基址”、“元代砖井”等,咋看似乎都与南汉国没啥关系。

 

      3 很残缺

 

      两大遗址观赏完毕,陈姨最大的感受是,“有种残缺不全的感觉,遗址显得很不完整,总感觉看了但又没看全,不太能感受到王宫的气派。” 以观光为目的旅行团,走完沿途路线,草草离开了博物馆。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