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机构收藏已成市场中坚力量

      国内艺术圈近期有两个热点话题:一是万达集团在佳士得纽约拍卖夜场,以约1.72亿元拍下毕加索名作《两个小孩》,开启了万达的西方艺术品收藏之路;二是今年内地秋拍唯一一件成交价过亿元的拍品黄胄《欢腾的草原》被宝龙集团竞下,宝龙集团还透露,未来将在上海计划开设一个私人美术馆。这两个热点事件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企业收藏。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开始高调涉足艺术品收藏和投资领域,可见中国正在形成企业收藏热,艺术品收藏从以往的个人爱好正逐步发展成为机构行为。在日前举行的2013上海国际收藏论坛上,上海国际文化传播协会、新艺经艺术研究院发布了联合研究调查出品的《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该报告分析了目前国内机构收藏的现状和问题,并指出,未来会有更多由企业作后盾的机构涉足艺术品收藏,而且收藏的广度和深度都会迅速延伸。

  机构收藏已成市场中坚力量

  部分企业收藏回报率高于主业

  近些年,由于艺术品价格连续多年大幅上扬,投资和收藏艺术品所需要的资金量越来越大,传统藏家或者单一收藏者的实力已经不足以涉足高端市场,艺术品市场投资收藏企业化、机构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据了解,在中国收藏家协会注册的5000多名正式会员中,企业家约占20%,并且正在申请入会的企业家仍络绎不绝,其购买力占整个艺术品市场的60%以上。扩大企业知名度、塑造企业形象、广告公关行为、合理避税等理由成为刺激企业进军艺术品市场大量购买、收藏艺术品的主要原因。

  根据《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2012年,我国的机构收藏发展速度较快,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中越来越重要的参与力量。数据显示,2012年以来,国内的企业收藏资金增幅较大,全年大约在450亿元左右,涉及的领域也很丰富,除了传统的艺术品类,当代艺术的收藏比例明显增加,并开始出现针对外国艺术品的企业收藏。活跃在北京、上海各大拍卖场上的买家,70%以上都是企业家。机构收藏已经成为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中坚力量,特别是企业收藏,已成为一些企业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投资回报率甚至高于其主业。以湖南电广传媒为例,其艺术品经营年营业收入约4.2亿元,利润约3.4亿元,毛利率79.61%,占公司主营收入比10.38%。

  该报告认为,有别于个人收藏行为,机构收藏具有制度性、系统性、专业性、大资本等优势,能够更大程度上推动整个艺术品行业发展,推动艺术品金融化。此外,机构收藏还会推动国家免税捐赠等文化政策的完善,并推动收藏与学术结合,成为美术史的沉淀者,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艺术生态价值评估。而对企业来说,收藏艺术品除了能够获得很高的投资回报,更能让企业的文化和精神核心有所提升。

  此外,报告还指出,不同于国外的艺术品市场主要是由庞大的中产阶级支撑,中国几乎没有这一阶层。随着以企业收藏为代表的机构收藏的快速发展,未来艺术品市场两极分化的特征可能会更加明显:顶级艺术品的价格会越来越高,中低端艺术品的价位反而会较为平稳。

  起步阶段 机构收藏存在若干问题

  根据《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2-2013》,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中主要行业的市场规模总计为6778.47亿元,其中艺术品市场2104亿元,是两个市场规模超过千亿元的行业门类之一,在九大类的文化产业中排名第一。2012年,我国艺术品市场规模为1784亿元,继续在文化产业中占据较大的比重。分析近些年机构收藏兴起的大背景,《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认为,金融资本与艺术品市场之间的融合加速,资本的介入为艺术品市场注入了资金动力,为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然而,目前国内的机构收藏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业内人士均表示,虽然近两年机构收藏在中国发展的速度非常快,但却有些混乱。对此,报告指出,国内现阶段的机构收藏存在许多问题。

  首先,国内很多机构的收藏意识还没被完全培养和激发出来,很多机构还没有认识到机构收藏对于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宣传推广的重要性。

  其次,国内企业收藏亟待专业化、制度化。报告认为,现在国内机构收藏处于“收”的阶段,还远没有达到“藏”的阶段。如果仅依靠机构负责人的喜好选择收藏某一类型的作品,或是仅凭一两位专家的帮助来收藏,恐怕不能建立好机构收藏的体系。机构收藏必须在收藏藏品、藏品策划、藏品管理等方面更加专业化。

  再次,学术性亟待加强。目前,国内已经初步建立了机构收藏的企业或集团,还没能对收藏的作品进行系统、深入的梳理和研究,有的收藏企业可以短短几年内花费数亿元资金收藏艺术品,却舍不得拿出其中的1%进行理论研究的赞助。

  最后,目前国内的机构收藏,尤其企业收藏,大部分没有向社会公众开放,而企业收藏公共化,才能吸引社会公众广泛的关注与参与,使企业事业变成一个公共性的事业。报告建议,对于一些目前还不具备成立美术馆条件的企业来说,可以通过举行藏品展览等方式,与公众进行文化资源的交流和分享。

  此外,报告还认为,目前国内对于机构收藏还缺少相应的政策支持。相比国外对于机构收藏可以免除部分企业所得税,国内还缺乏相关政策,这可能会妨碍机构开展艺术品收藏的热情。因此,尽快出台与机构收藏相关的配套发展政策是必要的。

  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到来

  虽然早在十几年前国内已有机构介入艺术品收藏,但毕竟只是个别行为,没有制度化。近年来,我国的机构收藏,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个人财富的增长等积极因素的共同促进下,不仅在收藏的数量、品质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提升,而且在专业化运作和团队化服务上也在积极探索。但从私人零散的收藏转到机构收藏、公共收藏,还需要制度层面的配合以及观念的深层转变。

  《中国机构收藏调查报告》分析近年来大量涌现的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艺术品收藏,认为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由于国内在促进社会捐助制度和免税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力度不足,一定程度上局限了民营非营利美术馆在艺术收藏上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民营非营利性美术馆的艺术收藏,大多仍依靠社会性的资金捐助和藏品捐助,因此相关政策的从速出台将是突破瓶颈的关键所在。

  报告提出,机构收藏是艺术品收藏的重要参与力量。对于机构和其背后的企业而言,艺术品收藏不仅是企业资产配置、财务安排的有效手段,而且关系到企业品牌、企业文化、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建设。报告预测,随着国际经贸的发展和全球化的竞争,以及国内企业对于国外企业收藏的成功经验认知度有所提高,国内机构收藏将方兴未艾,企业美术馆时代正在到来。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