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与茶文化
陆羽,其生平见《新唐书》卷196《隐逸传·陆羽传》:“陆羽,一名疾,字季疵,复州竟陵人。不知所生,或言有僧得诸水滨,畜之。既长,以《易》自巫,得《蹇》之《渐》曰: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乃以陆为氏,名而字之”。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子文学”,他未赴任。继而发表“太常寺太祝,仍婉拒之。列入《隐逸传》,可谓名副其实。
《全唐文》卷433陆羽所作《陆文学自传》,对他自己的极富传奇性的经历有绘声绘影的记录。正因为“不知所生”,所以是被一位被称为积公的高僧收养而长大的,但是积公要他诵读佛经,正式收他为佛门子弟时,他却又坚决不从。于是,后来被派遣在寺庙做杂役,主要是扫地、修理墙壁、清扫厕所,凡是最繁重最脏的劳动都让他去做。有时被认为偷懒而饱受鞭打。但是,他仍旧保守着他的特殊的思想感情,没有成为一名僧人。当他觉得实在无法忍受时,离开寺院,进入了戏班,居然也能发挥所长,成为班中的主角,并完成关于戏剧艺术的专著《谑谈》。
礼部郎中崔国辅被贬竟陵司马,他却是不拘行迹的诗人,陆羽写作诗歌,是向崔国辅学习的,相处三年,陆羽的诗已经写得流畅古朴而且颇有韵味了。上元年间,他漫游到了湖州苕溪,便停留了下来。这一停留,使陆羽和中国的茶艺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陆羽是秉性淡泊对声色名利都毫无兴趣的奇人,浪迹天涯以四海为家,他何以会在湖州的苕溪停留了下来?说清楚原因,我们便完全能理解了。
太湖周围的杭、嘉、湖、苏、松、常六州既是历史悠久、文物荟萃之地,又比较富饶,物质生活的水平从六朝开始也逐渐超越中原,士大夫乃至民间,对生活不仅追求温饱,也在一定程度上重视休闲艺术。在崇山峻岭之隙,在茂林修竹之间,往往丛生着色、香、味各具特色的名茶。而湖州、常州交界处的顾渚,即以出产紫笋茶闻名,早在三国时代,即成了每年例行的贡品。到了唐代,亦即陆羽逗留湖州的前后,文人、高僧、官员吟咏紫笋茶的诗篇就连篇累牍,数量上相当可观了。而与陆羽同时,并对陆羽相当赏识的湖州太守颜真卿也题咏了一些茶诗。
我们知道佳茗的生长固然要依靠好的雨水、泉水,而煮茶、泡茶又何尝不要依靠好的雨水、泉水呢?所以陆羽的好友高僧皎然《访陆处士羽》说:“何山赏春茗,何处弄清泉?”皇甫曾《送陆鸿渐山人采茶》:“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杜牧《题茶山》:“泉嫩黄金涌,牙香紫壁裁”。皮日休《茶灶》:“水煮石发气,薪燃杉脂香”。皮日休《煮茶》:“香泉一合乳,煎作连珠沸。时看蟹目溅,乍见鱼鳞起”。以上诸诗,主要是对饮茶的泉水的欣赏与赞美。当然,在湖州,上选的饮茶用水就是顾渚山畔的金沙泉,唐代贡紫笋茶的同时也要贡金沙泉水的。刘禹锡《西山兰若试茶歌》:“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嘴。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沏下金沙水。”便是写现摘现炒紫笋茶,然后用金沙泉沏茶的实况。
齐已,也是唐代的诗僧。他的《过陆鸿渐旧居》:“梦客西来过旧居,读碑寻传见终初。佯狂未必轻儒业,高尚何妨诵佛书。种竹岸香连菡萏,煮茶泉影落蟾蜍。如今若更生来此,知有何人赠白驴。”此诗更值得重视,不仅说明煮茶用了清泉,恰恰又把陆羽介于出世与入世的中间状态的神情表达了出来。他有许多高僧级别的师友,自己没有出家。作为儒家吧,他也没有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在这种情况下,既不追求,也不可能锦衣玉食,只能布袍脱粟。但是,他对怡情养性、清心沉思有一种类乎本能的向往,遇到了紫笋茶、金沙水,其吸引力不言而喻,所以暂时在湖州停居了下来,原因即在此。
那么,陆羽既无一官半职,自然没有俸禄,又未耕作或商贩,也无收益,更未常应邀为人作墓志铭,可得润笔,他又何以为生呢?在这方面材料不多。只知湖州太守颜真卿、高僧皎然都和他交往密切,还在一起唱和吟咏呢。
大历九年(774),湖州刺史颜真卿在湖州长兴县小浦镇竹山潭的竹山堂与一大群高人雅士聚会,其中只有潘述是长兴县丞,其他都是琴棋书画的行家了。他们研读《易经》,还下了围棋。“昼啜山僧茗,宵传野客觞”。即使此“茗”是皎然提供的,也不能排除陆羽从中有所策划。这首《竹山堂连句》,每人二句,篇幅较长。开头“竹山招隐处,潘子读书堂”,为颜真卿作,然后“万卷皆成袠,千竿不作行”,就是陆羽手笔,可知他在这18人之中还是主要成员。或者说,在颜真卿心目中,地位颇不平常。
至于皎然,和陆羽的关系十分密切,今存皎然有关陆羽的诗不亚十首之多。皎然是知名度颇高的“江东名僧”,原为南朝名士谢灵运十世孙,早年在湖州吴兴县杼山妙喜寺出家,诗文之名远播。他有《顾渚行寄裴方舟》一再吟咏“尭市人稀紫笋多”、“紫笋青芽谁能识”,可见他和陆羽一样是顾渚紫笋茶的爱好者。陆羽和皎然这位“江东名僧”如此友好,而且陆羽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又简单之至,有了皎然依靠,自然不至受饥寒之苦了。
陆羽在湖州期间,在充分享受紫笋茶、金沙泉之余,得到了颜真卿、皎然等人对他生活上的关心。再加上他浪迹天涯之际,已品尝过不少佳茗、清泉,陆羽此刻乃得以定下心来,从事《茶经》的著述。颜真卿诗文俱佳,更是第一流的书法大家,皎然被称为“江东名僧”,并不是指对佛家经典的研究,也是兼指学识的渊博与文学的才华,陆羽当然也会受到熏陶。正是在这样各方面都提供了有利条件的情况之下,《茶经》在学术上达到较高的水平也是必然的。
《茶经》分《茶之源》《茶之具》《茶之造》《茶之器》《茶之煮》《茶之饮》《茶之事》《茶之出》《茶之略》《茶之图》等十章,对茶的历史源流,地域的分布,采集的季节和方法,加工与煮、饮的注意事项与工具等等都作了全面的论述。在中国,在全世界,都是第一部论述茶的经典。
鲁彭《刻(茶经)序》:“今观《茶经》三篇(卷),固具体用之学者。其曰伊公羹、陆氏茶,取而比之,实以自况。所谓易地皆然者,非欤。厥后茗饮之风,行于中外。而回纥亦以马易茶,由宋迄今,大为边助。则羽之功,固在万世,仕不仕奚足论”。鲁彭认为茶艺之所以风行中外,陆羽提倡茶艺、著作《茶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至于陆羽没有出山做官,那是他喜爱闲散,对名利一无所求的人生观决定的。其实,陆羽如果出仕,案牍劳形,倒不一定能完成这部著作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