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与管理的困难和转变

中国文物网独家专访(上)

人物简介:陈风新,1957年生于北京。1981年调入中国国家画院。现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执行馆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中国文物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自1985年11月份落成以来,历经20多年的发展,三次易名从展览馆过渡到美术馆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陈风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原名为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中国国家画院的前身中国画研究院,于1981年建院,1985年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建成使用。展览馆成立初期,主要是为把美术界业内及研究院内画家最新创作的作品快速展示出来,给画家们提供一个与观众展览交流的平台。2004年,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正式更名为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美术馆的性质与任务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展览策划、展示,包括馆内的机构设置等方面,都根据展览馆向美术馆过度的新定位做出了相应调整,并且馆内开始有了收藏,包括整个对外的公众服务,使之更符合美术馆的要求。2006年中国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也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经过重新装修改造后,美术馆自身的硬件设施及工作性质较之前有了新的突破与改变,结合美术馆的实际工作,经过多次深入的学习和研讨,对打造成国内先进的当代中国画展览、收藏、研究、策划为主线的现代化美术馆进行了有的放矢的研究和规划。在中国国家画院不断发展壮大的前景下,美术馆紧随画院的发展脚步,随时了解和掌握美术界的新动态、新信息,紧跟时代发展的大方向,向科学的、艺术的、国际化的美术平台迈进,做好中国国家画院文化建设和艺术展示向外延伸的桥梁和纽带,为中国美术馆事业的发展增一份光彩,尽一份力量。

中国文物网:在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陈风新:我在八十年代初即来到中国国家画院,多年的工作经验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今天离不开画院前辈和众多艺术家们的关怀和支持!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的前身即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整体设计面积仅八百多平方米。1981年建馆动工前,黄胄先生提出扩大馆内面积、调整馆内整体结构,将前面的单体陈列馆和后面的家属宿舍楼合并为一体。这项提议在当时颇受争议,很多人认为馆内面积已足够使用。现在看来,黄胄先生的坚持是很有远见的。1985建馆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在艺术机构里美术展览非常时尚,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建馆较早,办得也有声有色。但社会在不断进步,为与时俱进,适应发展,经过一系列后期改造,现在发展为展馆面积约1900平方米,展线400米,拥有五个展厅及一个贵宾厅,且馆内有活动、方便的拆装展墙,其中灯光、温度、湿度还有墙面的静音功能都符合国际美术馆标准。这些改变看似很容易,真正落实起来举步维艰。很难想象,现在美术馆外廊的书吧曾是一家发廊和一家买卖纸张的门市。在院领导和社会各方的支持下,才有了今天整体结构较为完备的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中国文物网:刚才我也在外廊书吧坐了一会,环境非常好,看到很多人坐在里面交谈,不仅可以随便翻阅四周书架的图书、画册,而且馆内可以提供免费的茶水?

陈风新:是的,书吧的设置是想从根本上以人性化的服务完善美术馆的建设。最早馆内也提供免费的茶点,但后考虑到食物味道等因素取消了食物的提供,现仅免费提供茶水或矿泉水。书吧的落地窗、座椅等都是由我们亲自订做的。由于观展人流量的增加,出于安全的考虑,书吧没有采用沙发座椅,而是选用木制软垫仿古宽椅。在遇危急事件时,方便清除,确保逃生通道畅通,第一时间保证人员的安全撤离。

中国文物网:美术馆在建设和管理方面非常严谨!

陈风新:万事需谨小慎微,美术馆的建设和管理更是如此!美术馆不仅是收集展示艺术品,还要对艺术品进行保存和保护。艺术品本身具有易损性和不可复制性,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工作时更加规范和小心。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艺术作品时统一佩戴白色手套,出进展柜以手挡物,避免不必要的磕碰、破损。即使是安保、物业人员除了物业公司的培训,入馆后也要统一接受美术馆内的培训。因为每天都要与观众直接接触,制度要求物业人员也应了解艺术品的特性、具备相应的知识。现在馆内很多物业人员爱上艺术,更甚也开始尝试从事书画创作。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