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冷兵器的三大巅峰之作

青铜剑时代的巅峰———秦剑

对秦剑做的化学定量分析显示:它的铜锡配比让青铜剑的硬度和韧性结合得恰到好处。作为青铜剑铸造工艺的最后巅峰,秦剑的长度、硬度和韧性达到了几乎完美的结合,攻击性能也因此大大增加。再看剑身造型,整把剑由八个平面组合而成。通长三尺,由剑尖至剑柄,厚度各异。这更增强剑身弹性,使其在遇到剧烈撞击时不易断裂。

铁器时代的转折———西汉环首刀

西汉是铁的时代,蓬勃兴起的炼钢业将汉军队铸成那个时代罕见的钢铁雄师。钢铁提供了兵器更为坚韧的骨骼,而从中亚引进的“百炼钢”锻造技术更是加强了钢铁坚韧的特性,催生出长达1米左右的环首刀。

所谓的“百炼钢”就是将铁胚反复折叠锻打,就像揉面团一样,从而将钢铁中的杂质和气泡排除,增加其轫性。1974年7月,在山东临沂苍山地区出土一把东汉的环首刀,刀身上还刻有18字的隶书铭文:“永初六年(112年)五月丙午造卅湅大刀吉羊宜子孙”。“卅湅”就是三十炼,也就是这把刀曾经使用“百炼钢”技术将钢材折叠锻打达三十次之多,而在这把刀的刃部还发现经过“淬火”。“淬火”是将刀刃加热到某一高温,再用水、油或空气使其急速冷却,并让工件表面硬化。

冷兵器时代的顶峰———唐直刀

到了唐朝以直刀为代表的制刀技术发展到了顶峰。唐朝的直刀不同于汉朝的环首刀,它去掉了在汉刀尾部的环,并延长了短柄,改为可以双手使用的长柄。

唐直刀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包钢技术,所谓包钢,简单说就是“软包硬”,采用来自中亚的优质钢材来制造刀刃,外覆以极具弹性与韧性的庖丁铁。而一把直刀的成品必须经过三十次左右的反复锻造。

锻造复合成刀形后在下水淬火前覆以一层特制泥土于刀身上,靠近刀背部分覆较厚泥土,依次渐薄而下,刃口处则不包泥土。刀身下水淬火时刀口未包泥土处直接与水接触可增加其硬度,包覆泥土部分并未与水直接接触可增加其韧性与弹性,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使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唐直刀具备了软硬兼顾、攻守皆宜的特点。因此它是一款十分可怕的武器,一般的铠甲根本无法阻挡唐直刀劈砍。

唐直刀流传到日本后,当时的日本贵族都以拥有一把唐直刀为荣,日本的武士刀就由其演变而来。

责任编辑:bd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