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墓:江都宫城墙砖砌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二号墓出土的陶俑

昨天下午,隋炀帝墓考古发掘成果新闻发布会结束后,隋炀帝墓和萧皇后墓考古发掘现场首次向媒体开放。

一号墓

墓室

规格

为方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24.48米,东西连耳室宽8.22米,残高2.76米。

出土

文物

除墓志外,还出土了玉器、铜器、陶器、漆器等珍贵文物100余件(套)。其中一套蹀躞(diéxiè)金玉带,不仅是目前国内出土的唯一一套最完整的十三环蹀躞带,也是古代带具系统最高等级的实物。四件铜铺首通体鎏金,兽面直径26厘米,与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铜铺首大小相近。

二号墓

墓室

规格

为腰鼓形砖室墓,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墓葬通长12.64米,宽5.9米,残高1.6米。墓室东、西、北壁各有3个小壁龛;甬道两侧各有1小耳室。

出土

文物

出土玉器、铜器、铁器、陶瓷器、木漆器等200余件(套);其中成套的编钟16件、编磬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唯一出土的隋唐时期的编钟编磬实物。

1

一号墓发现两颗牙齿

为考证墓主年龄提供有力证据

走进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正清理西侧一号墓墓道。束家平告诉记者,这就是隋炀帝最后的安息之地。在东耳室附近,发现了两颗牙齿,也为考证墓主人的年龄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指着一块块带有历史沧桑感的砖头,束家平称,这些砖头和隋江都宫的城墙砖的尺寸、形制差不多;由此推测,隋炀帝的砖室墓主要是由江都宫的城墙砖砌成的。据曾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说,他们在这里挖粪坑的时候,就发现了古代砖,曾怀疑这里有古墓葬。

2

墓室外有梯子残留物

建砖室墓时用于搬运物品

在一号砖室墓的墓室的外面,记者还看见了现场残留着类似梯子形状的黑色物件。束家平解释说,这就是当时古人建砖室墓过程中,搬运建筑材料和随葬品时使用的梯子。墓葬建好后,就将梯子扔在了现场,日积月累,加之埋藏在地下这么多年,当初的梯子已经炭化,有的部分已经腐烂得不见了踪影。

3

两墓结构类似,形制不一

所用砖也不一样,萧后墓是唐民用砖

隋炀帝墓葬的东侧,就是萧皇后的墓葬。束家平表示:“两座墓结构差不多,都由主墓室、东西耳室、甬道、墓道五部分组成,但这两座砖室墓的形制不一样。”如埋葬隋炀帝的是方形砖室墓,埋葬萧皇后的是腰鼓形砖室墓;此外,萧皇后的墓采用的是唐代民用砖头。

4

萧皇后墓里有凤冠

工艺非常精巧,下一步将提取

据悉,考古人员清理了萧皇后墓葬的上半部分时,就惊喜发现了很多随葬品。随着考古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上半部分出土的随葬品已经取走。

昨天记者在现场看见,萧皇后的墓室里还保存着墓主人的遗骸以及很多随葬品,遗骸的位置还保留着一些石灰。束家平解释说,明清时期,很多古墓葬里都放置一些石灰,主要起干燥作用,萧皇后墓里的石灰也应该是同样的作用。

在遗骸的东侧,一个类似小土墩的物件,非常引人注目。束家平告诉记者,这就是凤冠。虽然还没有能够取出来让记者近距离欣赏,但隔着一定距离,仍能够看出其工艺非常精巧。可惜,上面的琉璃珠因为风化,已经变成了白色。“下一步,我们就将对包括凤冠在内的文物采取保护措施,并且进行提取。”

5

墓里还有漆器和动物陶俑

要根据温湿度对它们喷水

萧皇后的砖室墓里,不仅有很多漆器,还有各种动物造型的陶俑,包括牛、马、猪、羊、骆驼等。束家平表示,因为漆器和陶器一旦快速变干,就会“受伤”,所以要根据温湿度对它们喷水。“平时我们是用塑料薄膜覆盖在这些文物上面,就像女人在脸上敷面膜起保湿作用一样。”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