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美松:给冶城遗址考古留出时间 体现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本次考古发现是综合性的,全面的,连续的,短短的50天,发现了从西方到清代的上千件文物出土,对记载比较少的地方史书有补充历史和纠正历史的作用。”卢美松评价冶城遗址的重要性。

“但是,屏山站一带作为交通要道,一般不可能挖掘。而这一带又是考古文物埋藏非常密集的地方。”他说。

他表示,考古发现很多瓦当,说明本次发掘的古城遗迹不是单一的建筑群,建筑规模比较宏大。应该利用这千年一遇的机会,按考古运作的规律来做。

卢美松一再表示,地下的文物发掘是靠“碰运气”发现的。10多年前在福州新店发掘的战国到秦汉时闽越国古城遗迹,还有前两年在福州文儒坊金水桥一带发掘的唐宋古城遗址,都是对福州文明古城的很好佐证。

有些地下文物,因为保护技术和能力问题,不敢去发掘。屏山地铁站是否存在这个问题?卢美松说,本次发掘出来的地下的文物,主要是砖瓦陶瓷等不容易腐烂的东西,不存在保存问题。“而对于福州屏山地铁站冶城遗址发掘的文物,原地保护和展示只能是小部分,应该专门找地方来展示。可以因此整理出福州历史的线条顺序。”他说。

一直以来,关于福州屏山地铁站冶城遗址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是发掘现代文明,还是保护地下文物?卢美松说:“文物几千年才能见天日,应该按考古需要给出时间。这有利于提升我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