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地铁考古出土西汉时期的古井

短短50天,从西汉至清代,上千件文物出土,福州屏山地铁站进行的考古发掘收获颇丰,文物数量和类别非常丰富。除了发掘出西汉、两晋、唐宋大量的建筑遗迹外,还有各个朝代遗留的瓷器用品,见证了福州千年来的历史变迁。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西汉宫殿遗址专用品“常乐万岁”瓦当再次出土。

福州市考古队介绍,目前汉代遗址发掘还在继续,这是近年来福州正式大面积发掘西汉时期遗址,也是福州建城历史最早的见证。

西汉宫殿地下管道完善

“这次西汉宫殿区域只发掘200多平方米,但可以看到建筑非常完善的地下排水设施。”福州市考古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最北端的几个探方内还发现三口汉代的水井,汉代地层内夹杂着大量当时的建筑遗迹。考古队员介绍,这些汉代的水井做工很讲究,是陶井圈一圈圈向上砌,井圈用一层层汉瓦残片叠上去。

地下排水设施也很完善,管道直径50厘米左右,在地下水管分布中,实行雨水、污水分流,规划十分合理自然。

“冶城”护城河露出真容

“福州城市发展每一个时期的遗迹、文物这次都有出土,都和史书对上了号。”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尤其是发现了从两晋南北朝延续到宋代的护城河。

护城河遗址在工地南侧,更靠近九彩巷一带。考古队员介绍,南朝的护城河在最南侧,宽4米、深4米左右,护城河沿着冶山山势延续下来,都有很明显的人工痕迹。再向北面一点就是唐代护城河,河面宽8。7米、深3。8米。宋代的护城河更宽更深,也更靠北面,宽11米,而且护城河底有排水暗沟、水井相互连通。

在护城河内出土的文物也不少,有各类瓷器,大都比较完整,其中一件特别有趣。考古队员拿着一个棕色瓷壶,只见下面还有毛笔写的“通字号”,底部写着“嘉定三年”等字样。“这是南宋1210年的酒壶,酒家名‘通字号’,上面的字迹是当时流行的墨书。”考古队员介绍,虽然瓷质一般,但是有这样的字号、明确纪年的,在福州还是第一次出土。说不定是当时哪个人喝酒之后丢到护城河内的。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