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清廉人物故事——狄仁杰

狄仁杰(公元629年—700年)字怀英,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祖父狄孝绪是贞观年问的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曾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狄仁杰一生为官刚正不阿,善于处理各类案件,不出差错,仗义执言,不畏权势,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清官。

狄仁杰应明经试进入仕途,唐高宗仪凤年间(公元676年左右)狄仁杰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就处理五万七干余个案件,而且没有一个人来论冤。

当时一位武威大将军叫权善才,由于失误砍了唐太宗陵墓上的一棵柏树。被下令处死。狄仁杰连忙上奏,请高宗改判。高宗大怒,可狄仁杰还是进一步申辩:“国家制订的法律,是让大家照着办的,按照法律权善才没有犯死罪,而皇上却要杀他,那我们还要法律干什么呢?”高宗听了狄仁杰一番话觉得有理,最后免除了权善才的死刑。

天授二年(公元691年)武则天破格提升狄仁杰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相当于宰相。武则天召见狄仁杰,对他说:“有人在我面前说你的坏话,你想知道这些人的名字吗?”狄仁杰马上回答说:“陛下知道我没有罪过,这就是我的万幸了,我不想知道说坏话人的名字,这样大家仍可以友好相处,所以我请求陛下不要说出他们的名字。”武则天对狄仁杰这种不记私仇,心胸磊落的品德很赏识。

武则天迷信佛教,度人做和尚、尼姑,大造佛寺、佛像。寺院占有了大量的土地,虚耗了大量国库财产。狄仁杰觉得太过分了,面见武则天,晓以利害:“为政之本,首先是人事治理,陛下现在沉溺于佛事之中,大造佛寺、佛像,而且装饰豪华,精雕细琢,穷奢极欲,有害无益。”武则天先不予理睬,但狄仁杰坚待不懈进行劝谏。武则天最后只好暂停营造佛像的工程。狄仁杰敢于犯颜直谏,纠偏上奏不下数万言。狄仁杰为官清正,不谋私利,勤政为国,任人为贤,狄仁杰断案的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