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历史博物馆里的“文物医生”

5月17日,已经入行10余年的修复师秦敏在为一只残损的西周青铜荣有司鼎做修补,用雕塑用橡皮泥捏制的鼎足可以让这件精美的青铜器再次得以“三足鼎立”。

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的修复师张蜓(左)和邵永梅在整理一组于右任书写的《董振五墓志铭》碑拓。

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的修复师刘全喜在为一件刻花梅瓶着色。

5月17日,修复师王俊手持一只鎏金铜佛像,用酒精和水1:1配制的溶液和手术刀清理铜像的有害锈。

5月17日,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保护科的墙上挂着修复文物所需的各种工具。
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前夕,记者来到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保护科。在这里,一些文物保护工作者默默维护着一座国家级综合性历史类大型博物馆的光辉。文物修复,这份在外行眼里充满神秘感的工作,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耐心和专注。当一件件文物在自己手中重新焕发出光彩,就如同一位位病人被治疗痊愈。虽然文物不会开口道谢,但在文物修复师们看来,每年陕西历史博物馆接待的200余万名游客的满意就是他们获得的最好感谢。
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厅内,历代青铜器、陶瓷器、金银玉器、古币、唐墓壁画等馆藏文物正在展出。展厅地下一件件馆藏文物,在一群特殊“医生”精心修复下,将再度面世。
职业
陕西历史博物馆办公区一间约20平方米的工作间里,靠墙的架子上,挂满锯子、扳手、锥子等工具;旁边的桌子上,摆放着显微镜等仪器,以及化学试剂。
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保护科工作人员身穿白大褂,戴着口罩,手持各色工具,全力“救治”手中年逾千百岁的文物。
工作间一侧,秦敏手中一尊西周时期的荣有司鼎三足缺一。台灯下,他正认真地用塑料材料为缺失的鼎足制作“义肢”模型。今年1月18日,他开始接手修复这件青铜器,目前已为其去除了表面的粉状锈,并对几处凹陷部位进行了复形。
“眼下最难的是这只‘残足’,它的缺口是形状不规则的撕裂性缺口,需要根据缺口和两足的形状,制作出形状完全吻合的模具,然后铸造一条新的铜足焊接上。”秦敏说。
幸运的是,这尊鼎尚存两足,秦敏可根据两足的形状来制作模具,以达到较高的还原度。他说,如果它三足都缺失了,或者残缺的是没有原型可以提供参照的部位,原则上是不提倡凭空添补缺失部位的。
专攻青铜器修复的付文斌说,修复一件文物需要经过拍照记录建档、确定病害、分析制定修复方案、修复、修复后再次拍照记录、归库等步骤,快则几天,慢则需一个月以上才能完成。
付文斌说,以青铜器为例,修复时需要先用人工、机械、化学试剂、激光等手段去除青铜器表面的粉状锈和钙质结构物等,前者是青铜器的主要致命病害,能像癌症一样扩散腐蚀器物,而后者严重影响器物的纹饰。除锈后,要对残缺断裂部位进行校对拼接。复形后,还要除去产生粉状锈的氯离子,且配制溶液浸泡器物以延缓腐蚀,并用有机溶剂为其封护,即相当于给器物穿上外衣。
新人
工作间的另一头,25岁的程蓓正在用小刷子和棉签为一座清代的山水楼阁人物文本木雕,一点点地清理泥土粉尘。程蓓入行一年多,这是她参与修复的第一件文物。
除了清理土层,程蓓还要学着把该木雕底座断开的部分粘接好。她告诉记者,木器文物的修复,需要处理尘土、掉色、虫蛀、断裂等问题。
在博物馆办公区地下一层,专职古字画修复的张蜓和邵永梅小心翼翼地将已粘贴修补好的于右任所书董振五墓志铭拓片整理压平。
“这一拓本书画纸张都很脆弱,一旦不经心,就很容易弄烂。”张蜓说。
目前,这一20多页的拓本,她们已经修复了一个月。由于化学试剂容易损伤纸张,所以选用传统的浆糊粘贴破页。“工作的时候经常满手浆糊,每天得洗好多遍手。”张蜓说。
现状
陕西历史博物馆保管部文物保护科,目前有文物修复工作人员12名,除去文物保护专业毕业的,还有毕业于物理、化学、光学材料、冶金、工程地质专业的。事实上,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专业背景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了极大益处。
正在清理一件异形件的陈有录告诉记者,修复文物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包括历史考古、物理化学、艺术鉴赏、科学检测分析,以及环境学等,都有所涉及。
除了平日常规性的文物修复任务,遇到一些急需“抢救”的出土文物,他们需集中力量,加班加点,以及时修复。
此外,文物修复工作并非一劳永逸,还需定期检查库房,查看文物是否出现新的“病害”。如果出现新的修复材料和手段,还要以新换旧。
据馆方统计,这个12人团队去年共修复馆藏文物350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多件。
虽然修复文物的工作繁琐枯燥,但程蓓乐在其中,而秦敏入行以来十几年如一日辛勤操劳,他说:“看着一件件青铜器在大家手中修复完好,心里就有一种成就感,这也是文物修复工作最大乐趣。”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