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寻遗依法追索难在何处?
兽首“回家”啦!6月28日,圆明园鼠首兔首失而复得,正式“入住”国家博物馆,在令人欣慰的同时,国人更是激起了对十二兽首团圆、“三山五园”文物寻踪和海外流失文物归国的更大期待。
而事实上,海外文物追索之路并不平坦。大到几十平方米的敦煌壁画,小到器不盈掌的战国玉佩,“海外遗珠”能重归故里的少,仍漂泊流浪的多。那么,海外寻遗的难点在哪,又要如何追回呢?
鼠兔回家
未归兽首下落何在?
“鼠首兔首回归是大好事,我更盼着十二生肖兽首在圆明园的大团圆。”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对兽首的团聚充满了期待。
目前,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已寻回七件,其中,新归家的鼠首兔首入藏国家博物馆,而虎首、猪首、猴首、马首和牛首现存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
至今还未归国的兽首有五尊,分别为龙首、狗首、蛇首、羊首和鸡首。其中龙首和狗首曾被媒体曝出部分下落信息,其余的三尊兽首则音信全无。
对于龙首所在,文物界颇有争议。有说法认为,龙首铜像现存于台湾,因为收藏者担心公开展示有可能惹来民意风波,才暂时将龙首雪藏。另一种说法则认为,龙首在台湾的消息纯属炒作,收藏者没能提供有关龙首的任何照片和资料依据。
对于狗首下落,所获信息均无定论。有消息称,2003年狗首出现在香港贞观国际拍卖会上,但专家并不能证实其身份。另有消息,2009年,一美籍华人自称在旧货店以1000美元购得狗首铜像,其真实性也未经证实。至此,关于狗首下落的线索再次中断。
“目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5个失踪兽首的任何文字和照片资料,”刘阳多次对本报强调,“寻回的确比较困难,民众要给予耐心。”
“三山五园”
更多文物如何寻找?
圆明园的兽首只是我国流失海外的文物中极小的一部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三山五园”的其它文物又该如何寻找呢?
6月28日,三山五园文化国际传播与研究中心在北京语言大学成立,旨在把流失海外的“三山五园”历史文献、影像和文物制作成数据库,为国内研究提供参考。
中心主任程龙介绍,目前,中心的专家正在和海外各大博物馆进行联系,争取将相关资料文物向中国研究者开放,以确保搜集整理工作顺利进行。
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和畅春园一起,构成了我国现存皇家园林的精华——“三山五园”的主体部分。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这些遗产自元明以来都被收藏在这些皇家园林中。直到近代,多次战争使得不计其数的文物被掠夺和毁损,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为了能让这些见证了历史和文明发展的文物早日“回家”,我国一直坚持进行依法追索。
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履生表示,进行有效依法追索的学术基础是建立起国家流失海外文物目录,它能够提供法律依据,即遭受掠夺的罪证,只有基于此,才能开展追索工作。
此次成立仪式上,一件最新发现的圆明园团龙翡翠在众人面前“亮相”,它是在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博物馆被发现的。
程龙谈到,“接下来,我们将以国别、地区为单位进行调研报告,整理形成数据库,摸清这些影像文物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情况”。
“建立海外文物目录是一项艰苦而细致的工作,”陈履生认为,“关键是在系统组织上的不屈不挠,是在国家强大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自信。”
文物回归
追索体制如何建立?
不论是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远离故土,还是“三山五园”中众多文物漂泊海外,都是中国文物流失历史中的一个缩影。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件,而大多数又散落在民间。
面对中国海外流失文物数量巨大这一情况,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研究所副所长霍政欣介绍,目前我国海外文物回流的三种主要途径为:捐赠交换、商业回购以及依法追索。
霍政欣表示,三种方式中捐赠属于理想的文物回归方式,但由于流失文物价格较高,不太可能成为普遍现象,此次的皮诺家族捐赠兽首也只是一个特例。
他进一步强调:“商业回购行为也面临着回购价格高的难题,而且在客观上会变非法抢掠为合法流通,再一次伤害民族尊严,也不宜提倡。”
对于依法追索,年逾90高龄的著名文物保护专家谢辰生认为,这是目前最为合理的文物回归方式。因为被掠夺的文物,只能在国际公约的框架底下通过法律等正常渠道去追索。但由于国际公约的约束力和溯及力有限,依法追索难度较大。
针对文物追索中所遇到的阻碍,霍政欣建议:“首先我们要 摸清家底 ,了解我国的文物流失情况,查清文物的所在以及保存情况,再对症处理;其次,政府必须坚持反对拍卖非法掠夺文物的行为;同时,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通过国际合作,在国际法则下进行文物追索。”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人员介绍,我国已逐渐建立起以依法追索为主渠道,多渠道相配合的文物追索体制,并成功促成了丹麦法院判还历代陶器、日本和中国香港友人捐赠返还珍贵文物等多起流失文物回归。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