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租赁:海外艺术投资新风尚

近年来,艺术品投资被公认为最具潜力的投资之一。在楼市、股市降温之后,以“温州炒画团”为代表的中国富豪纷纷将目光投向艺术市场。艺术品拍卖会上,天价纪录频繁刷新,人们在对那些神秘买家啧啧赞叹的同时,无不艳羡着那些获得高昂利润的卖家们。天价艺术品毕竟还属于金字塔顶端的少数人群,普通人如果想从艺术品投资上获利,不妨对盛行于海外的“艺术品租赁”探个究竟。

基础深厚的艺术品租赁

“艺术品租赁”是艺术银行的重要营销手段之一。在国内,艺术银行尚属新兴事物,而在海外,早在1972年加拿大已出现了首家艺术银行——加拿大艺术银行(The Canada Council Art Bank)。该机构由加拿大国家艺术委员会(The Canada Council for the Arts)建立,其业务包括购买、租赁艺术品,以及相关延伸服务。

据加拿大艺术银行总监维多利亚·亨利介绍,“加拿大艺术银行通过购买加拿大当代艺术家的作品并将其租借给各地的客户,使办公场所和公共空间都能接触到加拿大艺术家的作品,从而支持和推广本国当代艺术家,使加拿大当代艺术得到广泛传播。作为一家自负盈亏的机构,银行用所得收入购买艺术家的作品,最终支持本土艺术的创作。”

加拿大艺术银行收藏的作品面向公司、机构、政府部门和办事处租赁,每件艺术品的租赁价格为每年120美元至3600美元,最低租赁合同为每年1000美元,两年起租。两年后,可以续租,也可以选择全新的作品组合。加拿大艺术银行藏品中的2/3都曾被成功地租赁出去,对加拿大投资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立于1980年的澳大利亚艺术银行(The Australia Art Bank)则是艺术银行的另一个成功范例。澳大利亚艺术银行的主要职能是实施艺术品出租计划,收购本国视觉艺术家及工艺品制作者的优秀作品,再向本国民众出租。租金以年为计算单位,年租金最低550澳元起价,单件作品最低以110澳元起价,到期后可以更换或续租作品。

海外的艺术银行发展至今,已经打造了成熟的艺术品与金融的联姻模式。艺术机构与金融产业的强强联手,实现了艺术品投资的最优可能。

有人说,世界上每一家著名美术馆背后都站着一家银行。如JP摩根银行是世界上最早开始收藏当代艺术品的银行,到目前为止,该银行放在世界各地的藏品已达3万多件;瑞士银行是全球领先的财富管理机构,艺术品银行业务是瑞士银行为高端客户提供的优质服务,为客户辨别并研究买卖艺术作品的良好时机,同时提出目标导向性的投资策略;德国银行有250家分行在全球公开收藏艺术品,收藏作品超过了1万件,比德国现代美术馆的藏品还多;新加坡大华银行及星展银行为了指导企业收藏艺术品,特别成立了专门的艺术委员会,来提供艺术品收藏及投资方面的业务。

画廊和经纪人涉足租赁业务

除了银行之外,目前海外的艺术品租赁业务已经拓展到画廊、经纪人等更领域,艺术银行的概念也有所扩充。当下的艺术银行包括“艺术银行”(Art Bank)和“艺术银行业务”(Art Banking)。“艺术银行”是以艺术品为存取租赁物的委托机构,在国际上通常指非政府文化艺术机构购买艺术家作品,再将作品转租给政府机关、公共空间、企业及个人,用于陈列、装饰、收藏等。“艺术银行业务”则是私人银行业务的一部分,旨在为投资人提供多元化的艺术品投资服务。

由于画廊和经纪人也参与到艺术品租赁业务中,艺术品租赁也形成了一套新的模式,通常由画廊或经纪人向投资者推荐某件艺术品或是一套艺术品的组合,投资人购买艺术品后,出售方再将该作品租赁给其他需要的公司、机构等。画廊或艺术经纪人会从租赁收入中扣除一小部分作为佣金,其余利润均归投资者所有。

目前,由画廊等艺术机构承接的艺术品租赁业务,回报率通常在每年5%至9%,租赁时间则根据需求确定,最长不超过3年。租赁期结束后,投资人可以将购买的艺术品搬回家,或是将其卖出;也可续签租赁合同,继续通过租赁模式获益。

国内艺术品租赁尚属新概念

2007年3月,北京第一家艺术银行——世纪墙文化艺术中心(以下简称墙艺术中心)正式开业,提供艺术品租赁、委托出售和作品置换等业务。这家艺术银行一经面世就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焦点。其实,当时墙艺术中心所推出的艺术品租赁业务并不是国内首创,早在2005年杭州就出现过类似机构,但终因水土不服而惨淡收场。因此,墙艺术中心所推出的艺术品租赁业务,很大程度上被看做艺术银行业务在中国的风向标。

据墙艺术中心负责人介绍,艺术品租赁是他们的主要服务项目。只要支付一定的押金,就可以将心仪的艺术品租赁回家。公司租赁艺术品除了收取押金外,还收取租金,以日计算,租金收取额按双方认可价值的3%至6%来收取。以一幅价值20万元的画作计算,每日租金在6000元至12000元。无论是租赁还是出售的艺术品,他们都可以做出保值增值承诺,但是保值增值的承诺范围只限于他们主推的艺术家作品。

今年1月9日,由人民网与墙艺术中心联合推出的“人民网——艺术银行频道”在北京上线,这也标志着墙艺术中心的艺术银行项目不仅站稳了脚跟,而且得到了拓展。渣打银行(中国)董事总经理王岚表示,“艺术银行频道”的设立对艺术品投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建立了艺术、金融与互联网三者融合的全新模式,将把艺术品投资推向平民化。

除了墙艺术中心之外,2010年,国粹苑推出“国粹艺术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建设银行等也从2007年开始推出了各种与艺术品投资相关的理财业务。艺术银行逐渐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认可。

国内外艺术投资观念不同

在海外,很多机构和个人倾向选择艺术品租赁来代替传统的购买。一是由于艺术品通常价格高昂,加之个人审美观的差异,在购买某件艺术品的决策上,董事会难以统一意见;其次,租赁艺术品可以在投入较少的情况下,自由改变空间面貌和艺术氛围;另外,相较于购买艺术品所需负担的高额税负,租赁艺术品不需缴纳税金,成本低廉。

与国外观念不同,国内多数艺术品经营机构对艺术银行并不感兴趣,或者持观望态度。很多人认为,所谓的艺术品租赁只不过是一种包装而已。这种看似包赚不赔的投资,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艺术品的价值如何定义、是否有升值潜力,另外,艺术银行专家的把关究竟有多严,对市场的预期究竟有多准,是否真的能保值增值,存在着太多不确定因素。

与海外“艺术品租赁”等成熟的艺术银行业务相比,国内艺术银行业务的开展还面临着诸多问题。“银行是有雄厚的资本,但是风险如何控制?专家的意见很重要,但专家顾问的水平又是否货真价实呢?”这是很多藏家提出的疑问。同时,国内关于艺术品的法制法规尚不完善,而“艺术品租赁”虽然看似规则简单,易于执行,但是仍然需要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的严谨配合才能够实现。如果没有严格的法律条款作为依托,容易衍生出棘手的经济纠纷。

尽管面临着重重困难,但仍可以看到,以艺术品租赁为代表的艺术银行,已成为全球艺术投资的新趋势。通过艺术银行业务,资本与艺术可以实现物质与精神的互利互惠,资金投入可以扶持艺术发展,艺术宣传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同时还可以使更多的普通人参与到艺术品投资、收藏当中。这样一举多得的投资模式,相信在国内会得到愈加广泛的认同。

责任编辑:grac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