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胡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全长3公里
 

东交民巷在旧中国时为使馆区。

东交民巷,是北京市东城区的一条胡同,旧时因这里是漕运地,所以原称东江米巷。

胡同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全长近3公里,是老北京最长的一条胡同。

元朝时,东交民巷和广场西侧的西交民巷是连在一起的一条胡同,名叫“江米巷”。由于当时这条胡同有元代控制漕运米粮进京的税务所和海关,因而成为南粮北运的咽喉要地,因而得名江米巷。明代时修建棋盘界,将原来的江米巷截断成为东江米巷和西江米巷。在东江米巷设有六部中的礼部以及鸿胪寺和会同馆但主要只接待来自安南、蒙古、朝鲜、缅甸等四个藩属国的使节,因此会同馆又被称作“四夷馆”。到了清代,会同馆改名四译馆,并修改政策只允许外国使节在这里居住四十天。

东交民巷原是明清两代“五部六府”所在地。清乾隆、嘉庆时期曾有“迎宾馆”供外国使臣临时居住。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在这地区先后设立了英、俄、德、法等使馆,1901年后改为使馆街,英、美、法等11国在巷内成立联合行政机构,还开设了“美国花旗银行”、“法国东方汇理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日本正金银行”及教堂、医院等多处,这段历史留下许多风格各异的西洋建筑,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

1900年8月14日,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明令侵略军“正式特许抢劫三日”,东交民巷也在劫难逃。仅巷内的户部银库就被日本侵略军抢走白银三百万两;翰林院内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珍本也被毁劫殆尽。《辛丑条约》列强将东交民巷地区划为“使馆界”,把东交民巷改名“使馆街”,还在整个使馆界四周建起了高约6米的围墙,围墙上建有8座碉堡,并设铁门。中华民族的自尊受到极大的挑战。直到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颁发布告,庄严宣布在北京市内各帝国主义兵营的占领地一律收回,其建筑全部征用,延续了半个世纪的耻辱才宣告结束。

1928年后各国使馆先后迁往南京,但东交民巷旧址未废,现有建筑基本保持原貌,多为国家机关办公地点,沿街有北京市公安局、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中国青年旅行社、外交部招待所、新侨饭店、红都时装公司等。

1949年以后这里仍被作为使馆区,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民主德国、匈牙利、缅甸等国的使馆沿用了这里旧有的建筑,直到1959年迁往朝阳门外三里屯的第一使馆区。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里由于其历史的特殊性,再次收到冲击,街名被改为“反帝路”,很多西式风格的建筑遭到破坏,1980年代以来,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发展,东交民巷的建筑亦受到冲击,汇丰银行、怡和洋行、俄罗斯馆的旧址因拓宽马路被拆除;德华银行于1992年被拆除;日本使馆旧址被北京市政府占据;街上还兴建了很多高层建筑和现代建筑,整条街的风貌遭到了极大的破坏。目前东交民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街区。受到文物部门的保护。

德国使馆是1862年设立的,位于东交民巷路南、洪昌胡同北口西侧,与法国使馆隔街相对。1900年后,占用了广成木厂及附近大量民房,扩建使馆和建立兵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其兵营归荷兰使用。

责任编辑:jan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