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老字号——曾支撑北京“华尔街”的四大恒
“头戴马聚源,身披瑞蚨祥,脚踏内联升,腰缠‘四大恒’”这是老北京民间流传的谚语,马聚源的帽子很尊贵,瑞蚨祥的绸缎很光彩,内联升的鞋很荣耀,那么四大恒是什么东东?“四大恒”是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当时人们认为腰中缠着“四大恒”钱庄的银票最富有。
恒利、恒和、恒兴、恒源四大钱庄,是一位浙江慈溪董姓人氏在乾隆年间,在东四牌楼摆设钱摊,兑换银两铜钱,逐渐资本渐丰,开设了四家钱庄。恒和号为各大官宦富户存放款,恒利、恒源两号专放当商款,恒利号则在天津估衣街附设有首饰局,恒兴的主要业务是服务于各大商号。这四大钱庄都在东四牌楼周围。
四大恒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发行市场上流通的银票,解决了银两携带不便的问题,极大方便了消费。到了光绪初年“四大恒”发展到了顶峰。东四这块商业宝地,金融业务繁荣如现在的“华尔街”。
在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北伐军攻入直隶,北京城内人心惶惶,持有银票的人都想兑换成银钱,200多家钱铺倒闭,当时“四大恒”却没有受到影响。《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当时京师钱庄首称四恒号,始于乾嘉之际,皆浙东商人,宁绍人居多,集股开设者,资本雄厚,市面繁荣萧索与之有关系。”可见四大恒在北京金融业地位举足轻重。
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据史料记载:“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仅四恒的银子就抢了三天,足见银子之多”。《中国金融简史》描述:“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入侵沿途烧杀掳掠……其中最大的四家钱庄,亦称所谓的‘四大恒’现银全被侵略者洗劫一空。从此北京的钱业一蹶不振,中国的金融中心也从北京移到上海。”“四大恒”的历史结束,留下一段段金融佳话,让人回味无穷。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