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贵气:与名人有关的北京服饰老字号
老北京穿衣讲究“头顶马聚源,脚蹬内联升,身穿八大祥”,意思就是,置办齐这身行头,你就是富贵之人了。此一语道出了老字号当年的风光。时至今日,它们是否风光依旧?是的,回顾一些老字号演绎的“不老传说”,我们发现,除了“打铁还需自身硬”外,名人效应也是“长寿”秘诀之一。不少老字号都与不同时期的名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名人也喜爱和赞赏的北京服饰老字号吧!
1、瑞蚨祥绸布缎店
关键词:慈禧、袁世凯、五星红旗、沃尔玛
店名来历:
开业于1893年(清朝光绪19年),创始人叫孟鸿升是孟子的后裔,济南府章丘县旧军镇人。何谓“瑞蚨祥”?据说是引用了“青蚨还钱”这一典故。“蚨”是远古时期的一种神虫,一母一子,孩子出门时,母亲将血抹在孩子身上,不管它飞到哪里都能飞回家,飞回母亲的怀抱。青蚨代表古代的铜钱,当年的老板为店取名瑞蚨祥,就是希望借祥瑞的吉祥意味,加上能带来鑫钱的青蚨,瑞蚨祥能财源滚滚。慈禧太后的寿袍、袁世凯的“皇服”都出自瑞蚨祥。直至解放前夕,从周村老街走出的瑞蚨祥布店仍是北京名气最大的绸布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徐徐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就是用瑞蚨祥提供的红绸子制做的。
沃尔玛的故事
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生前曾说:“我创立沃尔玛的最初灵感,来自中国的一家古老的商号。它的名字来源于传说中一种可以带来金钱的昆虫。我想,它大约是世界上最早的连锁经营企业。它做得很好,好极了!”说的就是京城"八大祥"之首——瑞蚨祥。
2、百年老北京布鞋内联升
关键词:李鸿章、毛泽东、周恩来、郭沫若、成龙
店名来历:
清咸丰三年(1853年)创办。创始人赵廷,因早年曾在一家鞋作坊学得一手制鞋手艺,又积累了一定的管理经验,就思量着自己开一家铺子。当时的北京,为官员制作朝靴的专业鞋店很少。赵廷意识到,在这官员众多的天子脚下,“想赚大钱,就得打这些坐轿人的主意”,“内联升”就此诞生。“内”喻意宫廷,“联升”的谐音连连高升,因为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都天天盼着“连升三级”、“平步青云”。鞋店的取名,寓意顾客穿上此店制作的朝靴,可以官运亨通。洋务大臣李鸿章、两广总督刘长佑、恭亲王奕等先后都成了内联升的主顾。宣统皇帝溥仪在太和殿登基时穿的龙靴,也是内联升做好后送到内务府的。老一代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叶剑英、杨尚昆,国内外政要名流如李宗仁、香港、澳门第一任行政总督董建华、何厚铧、邓小平夫人卓琳女士、老布什夫人,以及文化体育界人士郭沫若、老舍、梅葆玖、谭元寿、姜昆、李金斗、邢志斌、李修平等等都是内联升的顾客。内联升
名人故事:
故事一:邓小平的“小平鞋”
邓小平爱穿内联升鞋店做的鞋,曾多次在此订做。一次鞋做好后,他让人捎话给内联升:“鞋很合适,感谢做鞋的师傅们,感谢内联升老字号布鞋。”言语间充满对这家老字号的赞赏。为使小平同志能亲自踏上回归后的香港土地看一看,小平家人在内联升为他专门订做了一双皮鞋。遗憾的是这双鞋没能用上。这双鞋后来被国家博物馆正式收藏,内联升将此鞋款式命名为“小平鞋”。
故事二:成龙脚下的“功夫鞋”
红遍影坛的武打演员成龙,多年来,内联升鞋伴随着他的演员之路,以塑造中国武打形象为主要表演形式,在多部电影中均着内联升的千层底小圆口布鞋,因此,小圆口布鞋又有了“功夫鞋”的别名,已被世人认可。继承父亲演绎生活的房祖名,多次来店购买传统款式的圆口布鞋,成为了新时期,穿内联升布鞋的“父一辈子一辈”的典型名人家庭。

3、绸布庄丽丰祥
关键词:瑞蚨祥的“亲戚”、张学良
店名来历:
北京丽丰祥绸缎庄创始人孟觐侯先生是山东章丘县旧军镇人,是瑞蚨祥的东家孟洛川先生的堂弟。1893年,瑞蚨祥绸布店成立,孟觐侯任经理。由于他经营有方,使得瑞蚨祥生意红火。孟觐侯又在北京西四牌楼创办了丽丰祥绸布店。丽丰祥得名于孟觐侯先生的太太:因为孟太太的名字中有个“丽”字,“丰”字指容貌美好,“祥”字指吉祥,喻示生意兴隆、美满。
名人故事:
张学良叫“通天侯” 孟觐侯世伯
为寻找经商靠山,广泛进行社交活动,不惜挥金如土,结交权贵,前清的文武臣僚、亲王、贝勒,民国时期的军政势要,都与之过从甚密,一时声冠京畿。他与北京九门提督王怀庆,东三省权贵鲍贵清,山东督军张宗昌等结拜为兄弟;段祺瑞,吴佩孚,曹锟,张作霖都与孟觐侯关系密切。与奉天督军张作相,吉林督军韩麟春,黑龙江督军吴俊升,热河督军汤玉麟,皆平起平坐,兄弟相称;国军二十九军驻防北京时,宋哲元,张自忠,于学忠等是北京瑞蚨祥西栈的常客。孟觐侯曾被曹锟封为总统府名誉顾问,被张作霖封为大元帅府名誉顾问,被张宗昌封为直鲁联军后路总顾问等要职显爵。
据说,少帅张学良曾给孟觐侯祝寿,张学良称孟觐侯为世伯。张作霖皇姑屯遇难后,孟觐侯曾化解了少帅张学良与其姨娘间的恩恩怨怨,使他们全家和好如初。在曹锟任大总统时,京剧名伶徐碧云(工旦)与骑兵司令(一说警备司令)谭庆林之姨太私通(又说诱奸),谭气急之下将徐告到总统府。徐被判极刑,即日执行。徐的哥哥徐兰沅(曾是梅兰芳的琴师)求孟觐侯说情,结果,孟觐侯一个电话,将徐碧云保了下来。当时北京盛传“侯爷势力通天”。后孟觐侯与徐碧云反目,当时【北京时报】曾登出题为【孟徐反目记】的新闻。那时的倮友们为其编了歌谣:孟觐侯在北京,四角楼上挂角灯。南有魏兴文(上海瑞蚨祥经理),北有陈吉人(济南瑞蚨祥经理),“西宫娘娘”姚秀岩(北京瑞蚨祥五处商号总经理),保着侯爷坐朝廷。侯爷势力可见一斑。
4、老字号帽店盛锡福
关键词: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吴佩孚等
店名来历:
盛锡福帽店,被誉为中国“帽业之冠、“帽子大王”,有毡帽、小帽等中国传统帽子,还有欧美式礼帽、巴拿马草帽等适合潮流的“时帽”,很受欢迎。创始人刘锡三是山东省掖县沙河镇人。“盛”是“生意兴隆茂盛”之意,“锡”和“福”都是取自刘锡三的名字(刘锡三的乳名叫“来福”)。刘锡三为了创名牌,防别人仿制冒牌,特向当时政府申请注册“三帽”商标。三帽为一顶四平硬顶草帽,一顶呢制礼帽,一顶皮制三块瓦帽。“三”也取自刘锡三之名尾字。
名人渊源:
当年,一些社会名流为盛锡福题字,其中宋哲元题“明驰中外”;秦德纯题“冠冕群伦”;曹锟题“国货之光”;邹泉荪题“冠冕吾华”。由吴佩孚书写的盛锡福牌匾,一直挂到现在。
盛锡福曾经为国家领导人和外宾服务。他们曾给毛泽东主席做过将校呢圆顶帽。50年代,盛锡福为陈毅外长出访印度尼西亚,做了一顶金丝草草帽。60年代,周总理去莫斯科访问时戴的水獭皮帽,也是盛锡福做的。刘少奇主席去莫斯科访问,在盛锡福做了一顶美式圆沿皮帽。乌兰夫、万里等同志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朝鲜金日成首相曾在盛锡福做过一顶海龙皮帽,印度尼西亚苏加诺总统做过一顶三羔皮帽。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盛锡福做过帽子。
名人故事:
周恩来关于盛锡福帽店做过指示:“要保住盛锡福的特点,组织起来办工厂。” 文革中,四人帮开“帽子工厂”,小平同志针锋相对地说:“这里不是盛锡福,不要乱扣帽子。”绵里藏针,语带讥讽与诙谐,令人快意。
5、百年布庄谦祥益
关键词:京剧服装、齐白石
店铺成长史
清康熙年间,山东章丘及邻县盛产一种土布,名曰“寨子布”,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孟子的后裔孟闻助开始在旧军镇开设“鸿记布庄”收购寨子布到周村及济南等地出售,并世代相传。至孟闻助的第五代孙孟兴泰时,已由行商变为坐贾,在北京和济南设立了祥字号布店,孟兴泰即为谦祥益的始祖。清嘉庆年间,孟兴泰之后孟毓溪先在素有“山东第一村”的周村开设了恒祥染坊,嘉庆末年,资东(孟毓溪)的远房外甥董连元进店徒,此人精明干练、极懂经营,深得孟毓溪父子的赏识,后被资东孟传珠委任为经理之职,随将恒祥染坊更名为谦祥益。董连元作为经理在任期间,谦祥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除周村外,又在河北任丘开设分号,在上海开设住庄,由于经营得当,谦祥益资金得到很大积累,为扩大经营,谦祥益经理董连元携带部分资金到北京开设了分号,建店于1840年以前具体年代从1820年至1840年众说不一,这便是北京谦祥益,店址设在北京前门外东月墙。
名人故事
北京谦祥益在晚清时期,主要服务对象是王公贵族、八旗子弟、达官显贵。随着清王朝的衰落,消费对象变为一些清末的遗老、政党要人、社会名流、新兴的民族资本家和农村的富户。叶盛章、余叔岩、萧长华、马连良等京剧大师,都曾是谦祥益的长客。著名的京剧科班"富连成"素与谦祥益交谊甚厚,其服装也大多由谦祥益提供,因此谦祥益在京城久负盛名。文革前还保存着众多名人如齐白石、李少春、段祺瑞、徐世昌、蔡锷等的字画,可惜文革时都被毁坏或遗失,现仅存民国三清会总头魏奇(魏大可)的一幅题字。
6、步瀛斋
关键词:达官显贵
相传,步瀛斋鞋店始创于清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由在朝任官的李姓人士所建,前店后厂,以制作布鞋为主,服务对象主要是当朝官员和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步瀛斋”这一字号单从字面上即可发现其创始人希望“生意兴隆通四海”的气魄和浓厚的书香气息。步瀛斋生产的鞋以品种齐全著称,既有选料考究、做工精细的缎面手工绣花布鞋,又有实用耐穿、深受百姓欢迎的“棉花篓”,也叫大云棉鞋(“棉花篓”以保暖和做工精细著称,过去很多老年人喜穿此鞋),还有专为劳动者准备的股子皮双脸革及鞋。股子皮双脸革及鞋以耐磨禁穿为特点,旧时多为蹬三轮车的脚力工人所用。
鞋的故事
一位外地顾客为老母亲买了一双“放足鞋”,本想回去一定能博得老太太的欢心,没成想老太太却数叨开了:“好不容易碰上双我能穿的鞋还不多买几双?”于是,这位顾客二次进京直奔步瀛斋,一下买了八双“放足鞋”,临走还撂下话儿:“下次买鞋还来这儿。”


关键词:步瀛斋“亲戚”、班禅大师
名人渊源:
清代宦官们用的顶带花翎的“红缨帽”,始于明太祖朱元璋的“瓜皮小帽”,一直到后来风靡一时的“四块瓦御寒帽”,气质不凡的“皮礼帽”,现代舞台上用的“舞蹈帽”,都是马聚源过去和现在的畅销产品。西藏班禅大师生前戴的珍贵皮帽和欧美一些国家领导人用的帽子都曾在马聚源订做。
帽子的故事:
马聚源是直隶马桥人。清嘉庆十二年进北京,到崇外花市附近一家小成衣铺学徒。一面自制帽子,串打磨厂、花市一带的客店,一面给帽店做加工,日以继夜地苦干,马记帽摊出了名。鲜鱼口中间路南用他自己的名字,就叫“马聚源帽店”。 清政府一个姓张的大官在马聚源帽店买了一顶帽子,发现做工精细,用料真实,经这个张官员介绍,马聚源帽店应下了为清政府做缨帽的生意。马聚源帽店就从一个普通的小帽店发展成为清政府做缨帽、专为贵族官僚服务的“官帽店”了。马聚源于清嘉庆十六年(1817年)在前外鲜鱼口中间路南开办了马聚源帽店,主要经营宫廷需要的缨帽和富人戴的高级帽子。清末时,马聚源帽店被誉为北京帽业之首,很多人都以能戴一顶马聚源的帽子为荣。建国后入步瀛斋中继续营业。
责任编辑:ZF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