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古建整幢整幢遭外“搬”

上海宝山区罗店镇目前在建设卫斯嘉生态休闲园。大量图片说明,该公园从皖南黄山市的休宁、歙县、屯溪等地整幢“搬迁”12幢徽派建筑。

黄山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将出台规定,凡1911年以前建的古民居,拆迁前需向当地文物部门申报备案,未经许可,不得拆除或出售。

徽派古民居被外地收购

据知情者阿春介绍,罗店镇生态休闲园收购的12幢徽派建筑不是普通民房,是具有一定历史和建筑艺术价值的徽州古建精品,其中一座是“宰相府”,门前石碑刻有“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木雕、石雕、砖雕,气韵生动,精致典雅,如大型立体木雕“刘备招亲”,细腻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房屋构件(牛腿)琴、棋、书、画四件套,屋檐的滴水,兽面瓦每一块都不相同,让人大开眼界。

这家休闲园还从皖南“搬来”牌坊和石桥。牌坊上刻“贞寿之门”,还有“圣旨”两字,是清道光六年所建。石桥是单孔桥,咸丰九年造,名“永济桥”。

阿春说,同样的情况,在浙江杭州、临安等地存在,他的网友“老是丢”和“耘田农夫”分别在杭州和临安发来照片,证明徽州大量古建筑被“搬”往外地的事实。

黄山市古典园林建筑公司经理、古建保护专家姚顺涞多年调查此事。他说,长三角地区一些大城市房地产开发商,大肆收购皖南徽派民居或古民居构件来装饰私人别墅庭院,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

古建保护有法难依

1997年9月,安徽省政府颁布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将皖南地区古村落遗存的古民居、祠堂、牌坊、楼、台、亭、阁等归在“皖南古民居”范畴,加以保护。2000年,皖南黟县的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杰出代表,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标志着皖南古村落及其徽派建筑已成为全人类共享的珍贵财富,

安徽徽州文化研究所方利山研究员认为,徽派古建筑是依存在徽州土地上的历史遗产,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徽州建筑与徽州古村落地理人文连为一体,大量古建筑被“搬”,将使徽州文化的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

皖南目前到底有多少古民居遗存?记者从黄山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处了解到,黄山市文物普查1985年时完成过一次,1999年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颁布后,市里布置进行第二次文物普查,由于无普查经费,各区县只有少数文物专干具体操作,以致历时8年多,此项工作才进行一半。因此到现在,谁也说不清黄山市到底有多少需要保护的古民居。

市民呼吁要保护

依据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1911年以前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民用建筑均在保护之列。

针对徽派古民居频遭异地收购情况,不少黄山市民在市政府网站的“市民心声”上呼吁,政府要通过立法和干预等手段,制止徽州古建筑外流。

黄山市文化局局长金涛介绍,市文物管理部门开始采取相应措施,包括:城市建设过程中,政府与开发商签订开发协议时,应明确1911年前“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民居必须强制性就地保护,少数民国时期的古民居可在市内异地搬迁保护,对一些已经颓败或失去保护价值的老房子,设法将其构件作为建筑元素吸收到新建筑中。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