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兰坡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贾兰坡 (1908年11月25日-2001年7月8日),字郁生,曾用笔名贾郁生、周龙、蓝九公,河北玉田县人。

中国著名的旧石器考古学家、古人类学家、第四纪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他是一位没有大学文凭却攀登上了科学殿堂顶端的传奇式人物。

生平简介:  1930年代协助裴文中参与周口店古人类遗址的发掘工作,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后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学术委员。

1979年,贾兰坡与卫奇等研究了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认为许家窑文化在细时器技术传统上是“北京人文化与峙峪文化的过渡桥梁,并对世界范围内细石器的两大传统以及细石器起源和分布等论性问题作了探讨。1978年贾兰坡对细石器研究作了系统总结,发表了“中国细石器的特征和它的起源与分布”,把中国的细石器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受到美国考古学者的支持。美国学者认为它对北美考古是指导性的。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9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1年7月8日贾兰坡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主要成就: 贾兰坡一生著述等身,成果丰硕。从五十年代开始,贾兰坡院士参加、

主持、指导了丁村河、西侯度、蓝田、峙峪、许家窑、萨拉乌苏、水洞沟和泥河湾等一系列重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古人类学的奠基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先后发表了400多篇学术著作和文章,广泛涉猎人类的

起源、旧石器时代文化的发展、不同文化传统的源流、更新世环境与气候的变化以及第四

世纪地质学等诸多领域。五十年代,他对北京猿人的文化性质提出新的看法,倡导了一场

影响深远的学术讨论,将周口店遗址的研究推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进而带动了全国旧石器工作的开展。

七十年代,贾兰坡院士提出中国华北两大旧石器文化传统的理论,奠定了华北旧石器时代文化发展序列的基础,从理论的高度探讨了世界范围内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分布问题,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反应。近十几年来,他耄耋犹勤,提议更改地质年表,建立“人生代”,提出人类的历史应追溯到400万年前的新学说,并为寻找失落的“北京人”化石奔走呼吁。这些都对中国乃至世界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学术著作: 贾兰坡的主要学术著作有:《鲁南考古队在人类学上的特别发见》、《中国猿人》、《旧石器时代文化》、《中国大陆上的远古居民》、《北京人之家》以及《中国的旧石器时代》等论文或专著共300余种。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