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承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马承源 (1927年11月3日-2004年9月25日),又名楚原。浙江镇海人。

中国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文物专家,尤精青铜器研究。1954年起就职于上海博物馆,历任保管部副主任、青铜研究部主任和上海博物馆馆长。主要从事青铜器、简牍研究和鉴定。曾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中华世纪坛名誉馆长。

生平简介:  1951年毕业于上海大夏大学历史系。1949年至1954年任上海市教育局科员视导,上海新华仪表厂公方厂长。1954年起任上海博物馆保管部组长、青铜研究部主任。1987年获文博专业研究馆员职称。1985年至1999年任上海博物馆馆长。现任上海博物馆顾问、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保利艺术博物馆顾问,兼任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文物鉴定委员会主任、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上海文物博物馆学会理事长。2004年9月25日,因患抑郁症加上受到伪造竹简的谣言刺激而跳楼自杀。

主要成就:  数十年来,经马承源之手为国家抢救了大量珍贵文物,仅在香港就收归青铜器、石刻、陶瓷、玉器等300多件流散文物,其中1994年先后两次收归被誉为“国家重宝”的战国楚竹书1200余枚,其价值更是不可估量。1996年领导创建成上海博物馆新馆。

马承源1984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1997年获美国亚洲文化委员会颁发的1996年至1997年约翰•D•洛克菲勒三世奖,1998年获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勋章,1999年获“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2002年获“美国上海博物馆之友”卓越学者奖。

他编写的《中国青铜器》一书,不仅系统地从青铜器的类别、纹饰、铭文、断代、铸造等多方面对中国青铜器的特性做出了总结,还独辟“青铜器鉴定”一节,对各类作伪手段详加说明。此书被牛津大学翻译出版后,影响极广,成为海峡两岸共用的大学教材。《中国青铜器研究》收有马承源40余篇论文,开创了全新的中国青铜器分期体系。《商周青铜器纹饰》和《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是青铜器研究者和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书。他主编的《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和16卷巨制《中国美术全集•青铜器分册》,更是集学术性、艺术性为一体,是迄今为止已出版的图书中最完整、最系统的青铜器图录研究大全。马承源与同仁们共同研究、注释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已经出版了四册,研究成果涉及先秦历史、哲学、文学、宗教、军事、教育、音乐等多个领域,使学术界为之震惊。 马承源提倡实验考古,他确立了更切合历史真相的青铜器纹样命名及分类体系,创造性地研究了多种纹样的属性源流,在世界青铜器研究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一家之言。

浸淫学海多年的马承源,不仅著作等身,更练就了一双鉴定青铜器的慧眼。人们说,马承源是当今中国青铜器鉴定第一人,这绝非溢美之词。凭借这双慧眼,近50年来,马承源为上海博物馆收集了数以万计的珍贵青铜器文物。

个人著作: 《仰韶文化的彩陶》、《上海博物馆藏青铜器》、《中国古代青铜器》、《青铜礼器》、《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主编(第一、二册) 、《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中国青铜器》出、《中国文物精华大全》(青铜器卷)、《吴越地区青铜器论文集》、《中国青铜器全集》。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