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菜第一家的美食传奇:蛇季记趣
秋季是一个属于美食的季节,恰是很多食材最适宜品尝的时节,在寒冬到来之前这段时间里正是各路“饕餮客”大快朵颐之时。在广东人看来,这是食蛇进补的大好时节,于是就有了太史蛇宴,以及那道享誉中外的“太史蛇羹”。“太史菜”指的就是民国初年羊城首席美食家江孔殷 —-江太史府邸的私房菜。“太史蛇宴”源自江家,这次由江太史的孙女、美食大师江献珠给大家娓娓道来那段令人神往的美食往事!
(这是现在比较常见的蛇羹,当然不能和太史蛇宴相提并论)
【蛇季记趣】
每年蛇季家中特别热闹而繁忙。祖父大宴宾客不用说了,还有至交“来借厨房”,或者应达官贵人辗转请求“借出厨房”,所以秋风乍起便一直扰攘到农历年底。小孩子们就最爱这个季节。“龙虎凤”似乎是蛇宴的三部曲。龙是蛇,虎是狸,凤是鸡。除了杀鸡司空见惯之外,宰蛇最看不得。桨栏路“联春堂”的“蛇王”,下午一早来到家中,在厨房外的天阶大演身手。男孩子们鸦雀无声地围观,我最胆小,立刻退避三舍。到蛇宰好,下锅煮熟后,“联春堂”的女工架起临时工作桌,赶快把蛇出骨。女工一手拈蛇,一手用大拇指从粗的一头铲进去,蛇肉即离骨脱出,不消两三下手势便拆好一条蛇,比血淋淋的宰蛇把戏好看得多了。
我最不忍看笼中果子狸的可怜相。果狸似只猫,但头部较猫狭小而身体较长。家中常用的是七间狸,狸身有斑白的条纹,狸尾则黑黄相间,共有7节,故得名。四蹄踏雪的猫被认为是奇种,而七间狸的四蹄却全是黑的。长大后听人说七间狸并非狸中之上品,膻腥味特重,祖父因何偏选七间狸,家人至今均不甚了解。至于笼中可怜兮兮的果狸,怎样宰法,直到现在连想也不敢去想。
(这是菜友在家里制作的去骨蛇肉,看起来很厚实诱人的样子,口感有待大家自己去尝尝~)
厨房外的杀戮,很快便完场。等到我放学回家,厨子们已密锣紧鼓,准备晚上的蛇宴。在我们孩提时代,家教很严,身娇肉贵的“孙小姐”、“孙少爷”,例不准入厨房。我往往趁老家仆不留神,便一溜烟混入厨房去看热闹。此时上汤已够火路。厨子把上汤滤好,汤渣全倒进竹箩去,里面有老鸡、瘦肉及火腿。汤渣是厨房伙计的“下栏”(外快之谓也),统由邻街一家庭式的小食工场收购,加料翻制成肉松,卖给小学生作零食。
(这是蛇骨,这可是煲汤滋补的好原料!)
太史蛇羹的汤水固然重要,切工更非寻常。蛇是主料,加上辅料如鸡肉、干鲍鱼、鳘肚、木耳、冬菇、冬笋、生姜及陈皮等,必定要切细而且均匀,由大厨子李才一手包办,责无旁贷。几种佐料亦十分考究。柠檬叶最显刀工,要切得细若青丝。我家花园便种了好几棵柠檬树。嫩叶不够味,老叶太硬,只有不老不嫩的方始合格。切柠檬叶丝先要撕去叶脉,叶便当中分成两半,将两半叠在一起,卷成一个结实的小筒,切起来方容易。而即切即用,香味更新鲜。炸薄脆有时由大厨之弟李明代劳。只见他把面团开薄,洒好粉,用棍子卷起来,再把棍子拉出去压薄面卷。之后,把面卷摊开,擀薄,又再洒粉,卷起,压薄,擀开,直至面皮够薄了,便切成榄核形小片,投下油锅炸脆,好吃得很。这个反复的工序,印象非常深刻,到我做了煮饭发烧友以后,自然而然懂得打面。片儿面的做法,与薄脆如出一辙,只是用蛋的分量有别而已。
菊花是佐料中的主角。我家终年雇用4个花王,两个专管祖父的兰花,两个种菊及料理四季盆栽。江兰斋的菊,与兰齐名,在每年广州菊展,获奖比商业性的花圃要多。蛇羹用的多是自栽的大白菊,另有一种奇菊叫“鹤舞云霄”,状似大白菊而白中微透淡紫,是食用菊花中不可多得的精品。到园中菊花用尽了,芳村花地的“杜耀花圃”会依时送大白菊来。清洗菊花是女仆的工作。整枝菊花倒置在一大盆清水内,然后执著花柄,轻轻在水里摇动以去污物。菊花瓣有时附着细小的蚜虫,清洗后还要在淡盐水内浸一下,蚜虫便会脱落,逐瓣剪出便可上桌了。太史蛇宴很简单,以蛇羹为主。首先上的是四热荤,都是十分精巧的菜式,其中一定有“鸡子锅炸”,这是太史筵席的看家名菜,少不得。依当时的家规,小孩子不能“登大台”,所以至今无法道出蛇宴的完整菜单,只知除蛇羹及蛇胆酒外,并无其他以蛇为作料的菜式。向年高84的畹贻姑姐问及,亦称印象模糊。她数了几个菜名诸如“炒响螺片”,“炒水鱼丝”,“太史豆腐”,便再数不下去。她老人家自大埔佛教大光学校退休后入了女居士林净修,如今在钻石山志莲净苑养老,她持经念佛二十多年,久已不知肉味,难怪记不清。
在太史第,果狸是押席大菜,跟在蛇羹之后,通常是斩件用双冬火腩同,但一定要加陈皮及炸香蒜子以辟腥味。祖父全部牙齿都是假的,喜欢吃软滑不需多咀嚼的食物,有时会着厨子用广肚件同,减去冬笋火腩。广肚沾满了果狸的汁液,味道极其浓郁。我最爱吃果狸的蹄,皮薄、肉嫩且带点筋,啃起来滋味无穷。果狸上过便是饭菜,有大良积隆咸蛋、炒油菜、蒸鲜鸭肝肠以及煎得香喷喷的白咸鱼,上浇些浙醋及砂糖。还有,江兰斋农场特产的泰国种黑谷香米饭。瓦一打开,香气四溢。如今香港入口的泰国香米,就全不是那味儿。回想起来已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昨晚电视新闻报道果狸及好几种野味已列入濒临绝种的野生动物,禁止入口。早一阵又听说水律蛇及眼镜蛇亦被禁之列。若如是,行见龙虎凤大会将全然改观。热衷绿色运动的人士,一定为之雀跃不已。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