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考虑“宫”“院”分离

临近“十一”黄金周,本市各处世界文化遗产地作为旅游景区,又将迎来大量游客。如何减轻世界文化遗产的负担,使保护与利用均衡发展?昨天,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建议案,建议启动“北京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另外以故宫为例,可考虑采取“宫”与“院”分离来缓解游客压力。

建议启动保护条例立法调研

市政协调研发现,本市部分世界文化遗产缺少专门政府规章的保护。目前,已经颁布了《周口店遗址保护管理办法》、《北京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北京市明十三陵保护管理办法》。故宫缓冲区的立法工作也已启动,但是对于天坛和颐和园还没有立法计划。

市政协建议,政府要加强故宫、天坛、颐和园三处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立法工作,尽快出台政府规章。在此基础上,启动“北京市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立法调研工作,更加有效地促进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完善。

故宫“宫”与“院”职能可分离

据市政协调研,世界文化遗产作为旅游景区接待的国内外大量游客,对遗产保护的冲击较大。以故宫为例,近年来每年的游客数量频频突破千万人次,给故宫的文物保护、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压力。

另外,颐和园中很多宫殿的地面,也因大量游人踩踏而凹陷不平。八达岭长城上的游人密集区域,平均每两年就因损毁严重需要更换一次地砖。天坛内蹬踏古建、破坏古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对于文化遗产地保护存在的问题,市政协建议,故宫可考虑将“宫”与“院”分离,一方面使故宫成为集中展现明清皇家宫廷文化的场所,另一方面择址新建一座博物院,作为专门展示故宫所藏180余万件文物旧藏的场所。

要改进天坛、颐和园的一般公园管理方式,采取划分文物保护区和休闲锻炼区,对重点保护区域施行特殊管理,严格控制举办大型活动的数量。

恢复历史建筑完整性

针对世界文化遗产历史建筑的缺失问题,市政协建议,依法有据地推动明十三陵外围陵墙、故宫、天坛、颐和园等缺失历史建筑的必要修复工作,进一步加大长城以及城堡、烽火台等附属建筑的保护修复力度。

另外要加大遗产地被占用文物的腾退力度。大力支持故宫占用单位的搬迁工作,逐步腾退太庙、社稷坛等属于故宫整体保护范围内的历史建筑。加快推进天坛内外坛墙间占用单位和居民搬迁腾退工作。积极推动腾退颐和园东宫门外16号院、外务部东院及军机处马号、西宫门等几处区域。

推动一批文化遗产进名录

市政协建议,在保护好现有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六处世界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北京市应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做好大运河北京段的申遗准备工作。

同时,应积极推动一批具有突出价值的文化遗产进入《世界遗产名录》。如:北京中轴线的古建筑群,皇家西苑(北海、中南海),皇家坛庙(地坛、日坛、月坛、孔庙、历代帝王庙),北京四合院群和胡同群等,都是具有重要申遗潜力的项目。

■相关新闻

市政协建议依法治网

北京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70%以上,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网都”。昨天,市政协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我市互联网管理的建议案”,建议树立依法治网的理念。

市政协建议,加强互联网管理,要通过完善各项法律法规,来明确政府部门、互联网企业、网民的权利和义务。要进一步办好政府网站,在重大突发事件中,及时、准确、全面地发布权威信息,提高时效性,增加透明度,关键时刻不失语。

另外,加强互联网管理,还要注重技术创新。切实推进网络实名制、手机实名制的研究和实施,让网络行为与个人绑定。

相关链接:

北京政协建议故宫超承载量不再售票 提宫院分离 

“宫”与“院”分离不能帮故宫减负 

故宫人患由来已久:宫院分离建议惹热议 

宫院分离能否为故宫减负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