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妍:从华西村山寨故宫看文化建设

太和殿、乾清宫、东华门、角楼和红墙…这些游客熟悉的故宫景点出现在华西村。11月28日,“华西村博物馆”建成开馆,博物馆由1比1复制的故宫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华西村称,将以此为依托开展“文化强村”建设,陶冶村民文化情趣。

对此,我不禁要问:虽然华西村的富有是极少数,但这种穷极奢侈的“文化建设”方式是否已经完全渗透进了每一位建设者的思想中?当其他村子富起来时,又会有多少类似的产物出现?

华西村称,宫殿能够陶冶民众文化情趣。可仿造故宫宫殿与陶冶村民文化情趣究竟有何干系?建筑不等同于文化,如若仿造宫殿便能提升人民文化素养,陶冶人民文化情趣,恐怕全国各地都会盖满了各种古风建筑,不计其数的“故宫”、“布达拉宫”拔地而起。不缺钱的华西人去北京看看故宫长城,或飞美国去看看白宫恐怕都不是什么难事儿,真的没有必要非得花钱在家门口山寨一个。若真想让村民后代多沾上点文化气息,还不如复制一个北京国家图书馆。挖到骨子里看,山寨来的故宫在华西村,除了充当赚钱工具,也就只能好比暴发户家门口的石狮子,土的掉渣的镇宅炫富的产物罢了。

这些建筑的建造经费可以建造多少学校、医院?有钱造“故宫”、买金牛时,是否想一想全国还多少农村尚未脱贫?如何健康合理的花钱,实际上比赚钱还难。富裕之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引导逐渐富裕的人们进行健康合理的消费。而太多的现实证明,这确实很难。也不仅仅是一个华西村。下到国内常见的那些先富起来的那批人,大到这个全世界都觉得足够富裕的国家,都是一样——手握钞票给人送钱的时候,都还要受着钱多人傻的鄙夷。

这种奢华之风竞然出自一个被有关方面与媒体称之为先进的集体,这就充分表明了当下社会价值取向。砸纳税人的钱,借复古之风,建造起来的“故宫”,一同之前被津津乐道每年电梯都能赚500万的金塔一样,也只是华西村发展旅游业的又一个招牌。但恐怕华西村的建设者从来没想过:来这里旅游的人们究竟要看些什么?是山寨的故宫,还是一个热火朝天的新农村?若果仿造故宫真的为此意图而建,想想这钱花的冤不冤?

真想搞好文化建设就应当建设出真正属于自己村的文化,山寨有什么意义?谁会浪费时间放着真正的故宫不去看,而去看仿造版的“故宫”呢。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