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保:名楼申遗过程比结果重要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标准中,“原真性”是最核心也是最基本的遗产要素。不少学者担忧,缺少原真性,是历史文化名楼申遗的一处致命伤。

拿黄鹤楼为例,历史上屡建屡废,最后一座“清楼”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毁于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如今人们看到的黄鹤楼,是上世纪80年代以清同治楼为蓝本重建的“新楼”;滕王阁历经29次重修,现在的滕王阁是1985年依照梁思成所绘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而成……

中国文物学会历史文化名楼保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张国保表示,名楼打包申遗,其实旨在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弘扬名楼文化,因为它承载着中国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沿革。“申遗结果很重要,但我们更注重过程。”张国保说,名楼文化中包含建筑文化、诗词文化、神仙文化等,中国应该借此树立名楼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