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云翱:名楼申遗有三大可行性

全国十大文化名楼申遗的可行性如何?现代快报记者采访了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中国明清城墙联合申遗的申报文本就是由他在操作。贺云翱说,全国十大文化名楼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说明了对文化的重视,对于名楼的保护来说,是一件好事。这十大文化名楼,除了南京阅江楼是2001年才建成的外,其他的在历史上都曾经存在过,有的还保留了历史建筑、历史风貌,有的是20世纪80年代复建。尽管十大文化名楼拔地而起的“年龄”不一,但是它们都有很高的知名度,跟相关的历史名人、名著发生了关联,提升了文化品质,使它们具有文化内涵。从这一点来看,申报文化景观类型应该没什么问题。

除了文化内涵外,这十大文化名楼建造的地点都是风景优美处,有的在海边,有的在山上;古人在考虑建设这些文化名楼的时候,主要是出于观景,迎客、送客等考虑,因此,这些名楼所在地点都风景优美,有地理优势。

这十大文化名楼,在建筑学上有独特价值。这十大文化名楼如果溯源,有的已经存在了1000多年,尽管几经修建,但和原来的样子也都差不多。它们的造型、结构、材料等方面都值得研究,同时,还具有美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名楼也存在一些“硬伤”

尽管如此,专家说,十大文化名楼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也有硬伤。首先,联合国对申遗的项目都要求原真性。所谓原真性,就是要原汁原味保留从古至今的状态等。目前,我们国家以世界文化景观项目申报世界遗产的有五台山、西湖、庐山等,这几个项目当年申遗都付出巨大的代价,尤其是杭州的西湖,为了申遗拆掉了周围的很多别墅,还西湖原来风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原真性有非常严格的要求。这十大文化名楼有些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复建的,在本体要保持原真性方面有欠缺。”专家说。同时,世界文化景观类型的遗产还在生存环境上有要求,十大文化名楼中有一些名楼的商业气息太浓厚,既然是文化名楼,应该不要那么多的商业化。

对于全国十大文化名楼申遗,专家提出,有的名楼会不会太年轻?比如说南京的阅江楼,虽然朱元璋写《阅江楼记》是600多年前,但一直有记无楼,这座楼真正建起来是2001年,从楼的年龄来看,仅仅11岁。会不会显得太年轻?

不过贺云翱说,世界遗产中也有年轻的,比如巴西里亚这个世界遗产真正的年龄也就30多岁。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