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庙会习俗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市宣武区厂甸庙会已有400多年的历史,庙会始于明代嘉靖,兴于清代康熙,盛于乾隆。

过去在春节期间开放的有厂甸、白云观、大钟寺等八大庙会,其中尤以厂甸庙会最负盛名,其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是其他庙会无法相比的。1918年,北平市政当局正式认定厂甸为京都惟一的官设春节庙会集市。

厂甸虽是个地名,但又不是胡同或街道名。厂甸是宣武区南新华街路东一条小胡同。历史上的厂甸庙会北起和平门,南抵梁家园,西到南北柳巷,东至延寿寺街。以新华街、海王村、火神庙、吕祖祠为核心地带,又以"厂东门"即琉璃厂东街为主。元代政府在此设窑烧制琉璃瓦,故名琉璃厂厂甸。一般的庙会大都是以庙宇的名称命名,厂甸庙会的庙宇有三座,即火神庙、吕祖祠和土地祠,这三座庙宇都是明朝建造,火神庙现为宣武区文化馆,吕祖祠在厂甸七号,土地祠已拆,原地现为宣武区实验幼儿园。由于这三座庙宇相距很近,而且都在农历正月,佛事兴盛,人群和商贩摊位连在了一起,所以称为厂甸庙会。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人爱逛庙会,庙会又称庙市,多在寺庙里或庙周围举行,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市场交易形式。春节逛厂甸,是了解以京城为代表的中国北方民俗民情民风民习的最好去处。

厂甸庙会一向以书籍古玩、字画文具独秀于林,自古便以"文市"著称。同时特色小吃、传统工艺、日用百货和儿童玩具也颇具盛名,逛庙会的人三教九流、工农商无所不有,无论男女老少都能在此各得其乐,各有所获。

如今,庙会改变封闭型游园的形式,实行开放型步行旅游商业街模式。内容有老北京传统花会、旧京民俗老照片展和传统商业"幌子"展、老天桥绝活表演、京剧等传统剧目演出、特价书市等,形式多样,异彩纷呈。

甜香诱人的糖葫芦、风格各异的风筝和风车等颇具厂甸传统特色的商品风采再现,来自南方北方的能人巧匠也在一横一纵两条大街上摆开擂台展露手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当然,琉璃厂文化街上的众多老字号也不甘寂寞,荣宝斋就率先而动,木版水印尽显百年功底;而汲古阁的文物复制、李福寿的制笔工艺、中国书店的古旧图书修复技艺,足令游客大开眼界。像坐花轿、跳火盆、掀盖头等老北京的传统婚礼仪式,也纷纷亮相庙会现场。

现在各种商店都买不到的玩具,如抖起来嗡嗡作响的单双空竹,迎风挥舞就嘎嘎击鼓的大小风车,抽在地上滴溜乱转的陀螺,以及五尺长的大糖葫芦,各种生肖玩物,在那里都可以找到。它的宗旨就是展现给京城百姓以新鲜和惊喜,既突出传统,又展现新意,还做足京味,让新世纪的厂甸春节庙会更使人流连忘返,热闹难忘。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