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建军:重阳节集中体现了"孝"文化

记者:一般来说,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特殊的纪念性,重阳节有什么特殊性意义吗,为何会流传至今呢?

程老师:重阳节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渊源。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相传在东汉时民间闹瘟疫,一个叫做桓景的人为替人间除害跟随得道高人费长房学道,道人对桓景说:九月初九将是大凶之日,想要消灾避邪,在那一天要携带家人登高远游,插茱萸、织锦囊,方能保平安,于是桓景按照老师指点,躲过一劫,回到家中看牲畜牛羊猪都死去了,费长房对桓景说:这是牲畜代替你们死了啊。因此,重阳登高的风俗被人们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一直流传至今。另外,九九重阳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记者:那么重阳节是否有更深刻的现实性意义呢?

程老师:我们知道,重阳节也叫“老人节”、“敬老节”。它集中体现的是“孝”文化内涵。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孝文化是中国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孝”是重阳节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应该广泛提倡孝道,传播孝道。加之,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越来越多,已经逐渐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就更应广泛提倡尊老敬老。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