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出土的非衣帛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对于月神的形象,《山海经•大荒西经》中记载有常羲浴月的神话。“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与“嫦娥”古音接近,神话在长期流传中,情节内容被不断复杂化,月神其名也变作了“嫦娥”。李善《昭明文选卷六○•王僧达<祭颜光录(延年)文>》中,注引战国时期成书的《归藏》曰:“昔常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 南朝梁刘昭《后汉书•天文志上》,补注引东汉张衡《灵宪》曰:“羿请无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以奔月。将往,枚筮之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其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蠩。”神话学家袁珂先生道:“张衡《灵宪》记叙的嫦娥在奔月以前‘枚占于有黄’一节,可能仍是《归藏》的旧文,增加的内容不多。”可见,嫦娥奔月为蟾蜍的神话,战国时已出现。1972年~1974年发掘的西汉初期长沙国丞相家族墓地(马王堆1号、3号墓)中,出土了两幅内容相似的非衣帛画。1号墓非衣帛画的月宫部分,绘画在弯弯的镰月上,站立一只体态硕大的青色蟾蜍和一只娇小的白兔,镰月下的女子即嫦娥,而3号墓非衣帛画的月宫部分,只绘了硕大的青色蟾蜍和比1号墓非衣帛画中更为明显的白兔,却无嫦娥。这份实物资料说明,至少在西汉初期,蟾蜍、嫦娥和玉兔已并行于世,但西汉时嫦娥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月中的主神仍是蟾蜍和玉兔。

责任编辑:Zen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